引言
太行有路 *章 太行古道 01 太行八陉 02 白陉古道 第二章 取之不竭的一斗水 01 一斗泉与一斗水
02 因泉而起的村庄 03 因古道而兴的村庄 04 一斗水村及周边碑帖研究 第三章 一斗水村域风貌 01 七十二拐与七十二弯 02 人在房上走
03 空中梯田 04 古树、古桥 05 古村落周边的旖旎美景 第四章 一斗水村的民俗风情 01 一斗水村的生活习俗 02 山货野珍 03 禁止赌博 04 山乡名人 05 豫音晋曲 第五章 一斗水村的商贸文化 01 晋豫商贸与文化交流的节点 02 马帮文化与忠义精神 03 车水马龙的李家大院
04 鼎足而立的贾家大院
第六章 关公信俗与民间信仰
01 关帝庙的兴建 02 关帝之财神崇拜 03 民间祭祀 04 三月三庙会 05 高照游行 第七章 民间传说故事 01 小棒槌的故事
02 龙显石的传说 03 牤牛山的传说 04 焦战城的传说 05 行商拜扁担的来历 06 黄龙潭的传说 07 石破天惊 08 钟报平安 09 守望梅花石 10 两口泉 11 箭眼山的传说 第八章 新时代的一斗水村 001 叠彩洞的伟大奇迹 002 传统村落焕发新的活力
一斗水村子坐落在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环绕,村子恬静而古朴。这个村落里的房屋几乎全用石头筑造而成,傍山而建,错落有致,台阶蜿蜒,放眼望去,石屋的布置别有一番风味。有许多石屋是清代遗留至今的古民居,例如现今已小有名气的李家大院和贾家大院,保存完好,成为建筑爱好者倾慕的对象。古村落里的遗迹丰富,无不引起观者对以往岁月的深远遐想。2013年,一斗水村被列入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一斗水村被评选为河南省十大美丽乡村。2016年,一斗水村的清朝传统民居被列入河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留住乡村
留住乡愁 留住农耕文明(序二)
程健君
几千年的中原农耕文明,给我们打下了关于乡村的深深的烙印:神秘的山林、宁静的荷塘、皎洁的月色,稀疏的篱笆,蓝色的瓦屋,高大的牌坊和威严的祠堂,连通各家曲径幽深的小巷,还有小巷中不知被多少代人踩得明光发亮的石板路,村旁的水井和辘轳,村外是无际的原野和庄稼……这就是乡村,一个让人们梦牵魂绕的地方。
乡村是闲适的、恬淡的、舒缓的。百姓们在这里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熬过酷暑严冬。在这里听林中鸟唱、塘中蛙鸣;星夜里可仰望天山的牛郎织女,瓦屋下有村姑织布纺花;一代代村民在这里休养生息,婚丧嫁娶,度过喜怒哀乐,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信仰、崇拜、伦理、亲情,创造着他们自己的文学和艺术,培养着自己的审美情趣……这就是乡愁一个民族渗透在心灵中的传统,一种穿透进精神深处的根脉。它是历史的凝结、文化的本色、情感的归依、精神的家园,它是乡村不灭的灵魂。
河南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见证者几千年的华夏农耕文明,是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并不苛求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原汁原味地将所有传统村落保留下来,我们也无权剥夺人们享受现代生活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权利。但现代化进程并不意味着要丢掉传统,丢掉文化,更不意味着要丢掉人们魂牵梦绕的乡村家园。
乡愁在哪里,乡愁就在青山绿水的村野,在炊烟飘渺的乡村百姓的民间日常生活中。现在的乡野,我们所看到的一些被保留的古村落,多数是一些即将坍塌扭曲的老建筑。村落里留下的一些传统民居中,多是留守老人,实际上是一个又一个文化的空巢,没有了民间日常生活,丢失了乡村的灵魂。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已经到了魂不守舍的最危险的时刻。留住传统村落这个舍,才有守住传统村落魂的可能。
保护好传统村落,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留住家园,留住乡愁不应当只是一部分专家学者的呼吁,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同中国摄影家协会紧急启动了留住乡愁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这是中国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一个历史性的伟大的文化工程,是全国广大文化工作者出于民族的、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良心,所担负的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重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丛书》是由中国民协承担并在全国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的阶段性成果。
河南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众多,仅已经被公布的前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就有124个,公布的前五批河南省传统村落796个。河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存量较多,体现了河南乡土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为更好地弘扬中原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规划建设管理,保存和延续文化遗产的真实历史信息和独特价值,有效保护和利用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丛书》编纂方案要求,我们筛选了两个具有河南农耕文明典型特征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豫北一斗水村和豫西南吴垭村作为先期试点编撰。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数以百计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和高校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保护队伍长期活跃在乡村田野第一线,我们将村落散落的民间文化资源集中起来,寻找其历史线索、历史脉络、历史轨迹,发现地域文化的创造力、想象力、影响力,以及局限性,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守护乡村的灵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编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丛书》河南卷,在如此广泛的领域和众多学科中,对河南传统村落文化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挖掘和整理,它一定也会留下许多不足和遗憾,敬请各位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2018年6月12日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