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钟鉴教授是我国著名哲学史与宗教学专家,在传统文化和宗教学领域都享有盛誉,有自己的学术理论建构,是统战部与宗教局关于宗教工作方面的特聘专家,曾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解过宗教问题。
《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中的十二论是作者长期思考和研究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的结晶。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各宗教的实际情况,着眼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从“宗教社会论”、“宗教五性论”、“宗教法治论”、“宗教适应论”、“宗教文化论”、“宗教和谐论”、“宗教促进论”、“宗教生态论”、“宗教传统论”、“民族宗教论”、“民间宗教论”、“温和无神论”十二个层面,总结和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全书贯穿着作者自身对宗教理论的反思、建设和特色三个基本路向的据实据理的阐释,是一部颇有见识和系统的论著。附录有九篇相关性的文章作为补充。
这本书所述十二论,是我十余年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积累起来的专题系列,表达了我的主要思考,形成相对稳定的一些基本观点。其中有九论在报刊上登载过,也曾收入文集,现在作了很多修改,又新撰三论,合而结集为此书,目的是让读者全面了解我的理论要点,便于参与相关学术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向政界学界提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任务。这是一项文化战略工程,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一定要做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的统一国家,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关注民族宗教问题,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加以对待和处理,逐渐积累起相关的理念和实施的体制与政策,形成行之有效的“神道设教”方针与“多元通和”的中国模式,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道德进步,当然也有曲折和教训。当代中国,民族宗教的多元一体格局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但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与经济体制经历了历史性革新,民族宗教关系便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例如:过去是儒家主导社会,现在是社会主义主导社会;过去存在过民族压迫和歧视,现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相互亲如一家;过去发生过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华,现在中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爱国教会;过去各教之间、教派之间在某些政治势力操控下发生过一些激烈的冲突,现在宗教关系中的矛盾可以随时有效化解,能够维持宗教和睦,还能相互学习。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多元通和”传统可以并且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落后,遭受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急于向西方学习来救危存亡、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来不及深入反思和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认为中国落后是传统文化落后造成的,一律加以否定,于是提出“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等激进口号,把传统美德统统视为“封建道德”。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民国时期学界主流视宗教为迷信和愚昧,提出各种“取代宗教”的方案,认为未来中国新文化中没有宗教的地位。于是,中国人形成很浓厚的文化自卑心理,看不起儒、道、佛三家及其铸造的中华传统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明确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宗教界人士作为统一战线对象予以团结和帮助,取得成功的业绩。但不可否认,中国人近代形成的反对儒学和歧视宗教的过激思想成见仍然存在,再加上受苏联模式“与宗教作斗争”的直接影响,中国社会主义者后来又不断强调阶级斗争,主流社会对待宗教的态度越来越偏“左”,视之为异己的力量,及至“文化大革命”中,宗教及宗教界人士被作为“牛鬼蛇神”加以横扫,党的正确的民族宗教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被作为“修正主义路线”加以否定,于是造成一场灾难。历史的这一深刻教训不可忘记。
牟钟鉴,男,1939年出生,烟台市芝罘区人。1951-1957年在烟台二中读书,并以烟台市文科首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57-1965年底,在北大哲学系攻读哲学专业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冯友兰、任继愈、朱伯崑诸教授。毕业后进人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后调入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荣誉资深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与宗教学家。
其研究成果极为丰硕,主要存《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新仁学构想》、《儒学价值的新探索》、《涵泳儒学》、《中国宗教通史》(与张践合著)、《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与吕大吉合著)、《宗教·文艺·民俗》、《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探讨》、《中国宗教与文化》、《老子新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道教》、《道家和道教论稿》、《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走近中国精神》等;多人合著有《中国儒学百科全书》、《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中国宗教纵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宗教卷》(十册)、《民族宗教学导论》、《道教通论》、《宗教与民族》(1-6辑)等,参与写作《中国哲学发展史》(1-4卷,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宗教学通论》(吕大吉主编)等。此外,还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主要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等。
作为“中国文化的守望者、拓新者”,2012年他荣获第四届“孔子文化奖”。《中国宗教通史》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他还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12月18日,他应邀走进中南海,在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就“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主题进行了讲述。
自序
第一章 宗教社会论
一、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与宗教社会学的结合
二、宗教的现实根源
三、宗教的社会属性
四、宗教的社会功能
五、宗教的社会关系
六、宗教与社会变迁
第二章 宗教五性论
一、宗教的长期性
二、宗教的群众性
三、宗教的复杂性
四、宗教的民族性
五、宗教的国际性
第三章 宗教法治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法治观
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宗教法治观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法治观之应用和发展
四、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
五、宗教事务管理要实现两个转变
六、依法管理与社会管理
七、依法行政与自我管理
八、政教分离和政主教辅
本章附录:宗教工作法治化的新高度
第四章 宗教适应论
一、苏联关于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理论及实践教训的反思
二、唯物史观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观新识
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是宗教适应论的历史积淀
四、宗教适应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国际共运史上一直未解决的社会主义与宗教相互关系的大问题,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引导宗教是一门大学问、一种大智慧
第五章 宗教文化论
一、宗教文化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新成果
二、宗教文化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三、宗教文化论的主要内涵
四、宗教文化论的理论价值
五、宗教文化论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 宗教和谐论
一、研究宗教和谐论是宗教学学者面临的新任务
二、宗教和谐论是唯物辩证法的运用
三、宗教和谐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理论形态
四、宗教和谐论是对苏联“宗教鸦片论”、“宗教斗争论”模式的反思和超越
五、中华优秀传统是宗教和谐论的源头活水
六、宗教和谐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七、宗教和谐论是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
八、宗教和谐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崇高使命
第七章 宗教促进论
一、发挥宗教促进作用的理论思考
二、在六大建设中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三、五大宗教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发挥积极作用
四、一种文化战略的思考
第八章 宗教生态论
一、从生态学到文化生态学,再到宗教生态学
二、宗教生态论的特质和主要指向
三、宗教生态论拓宽和丰富了宗教学的理论体系
四、宗教生态论与中国宗教生态建设
第九章 宗教传统论
一、中国宗教的优良传统
二、发扬优良传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挥宗教积极作用
第十章 民族宗教论
一、缘起
二、民族宗教学的学术渊源
三、民族宗教学的理论构想
第十一章 民间宗教论
一、多元视角下的民间宗教
二、民间宗教的分类
三、民间宗教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四、在民间宗教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及其来源
五、民间宗教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
第十二章 温和无神论
一、有神还是无神
二、无神论者应避免思维极端化
三、温和无神论的主张
附录:相关论文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试探
中国宗教生态的多元通和模式
儒家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
以道为教多元通和
回首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风雨历程
中国宗教学三十年
中国社会主流宗教观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创新
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学者的神圣使命
坚持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