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收录明冯从吾《元儒考略》、明冯从吾《关学编》(存目,见《冯少墟集》)、清孙奇缝《理学宗传》共19种。
经学通论
校点说明
自序
经学通论
易
论变易、不易皆《易》之大义
论伏羲作《易》垂教,在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
论重卦之人当从史迁、杨雄、班固、王充,以为文王
论《连山》、《归藏》
论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皆无明据,当为孔子所作
论《易》至孔子始著,于是学士大夫尊信其书
论卦辞、爻辞即是系辞,十翼之说于古无徵
论孔子作卦辞、爻辞,又作《彖》、《象》、《文言》,是自作而自解
论傅经之人惟《易》*详,经义之亡惟《易》*早
论汉初说《易》皆主义理、切人事,不言阴阳术数
论阴阳灾变为《易》之别传
论孟氏为京氏所托,虞氏传孟学,亦间出道家
论郑、荀、虞三家之义,郑据礼以证《易》,学者可以推补,不必补爻辰
论费氏《易》传于马、郑、荀、王,而其说不同,王弼以十篇说经,颇得费氏之旨
论王弼多清言,而能一扫术数,瑕瑜不掩,是其定评
……
经学通论
书
经学通论
诗
经学通论
礼
经学通论
春秋
经学历史
校点说明
经学历史
经学开辟时代
经学流传时代
经学昌明时代
经学极盛时代
经学中衰时代
经学分立时代
经学统一时代
经学变古时代
经学积衰时代
经学复盛时代
新学伪经考
校点说明
新学伪经考卷一
新学伪经考卷二
新学伪经考卷三上
新学伪经考卷三下
新学伪经考卷四
新学伪经考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