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经济体系为核心概念建立一个逻辑框架,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 所谓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强调了经济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解为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适应高速增长的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书讨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增长模式、空间布局、宏观调控、公共政策、制度体系等,是关于“经济体系学”研究的初步探索。 本书是兼具理论性和政策导向性的研究,可供经济学研究者、政府政策制定者等阅读参考。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学术领域以财政经济学为主,主攻财税理论研究、财税政策分析等。 1997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第一、二层次)。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5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曾先后3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学习担任主讲人:1997年4月16日,为国务院领导和各部委办负责同志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税制》作专题讲解;2010年1月8日,为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就《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作专题讲解;2010年9月29日,为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就《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作专题讲解。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研究》、《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我国税制体系重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房地产与住房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中国老龄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压力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财政部财政改革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项目《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成就及下一步建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学科系列普及读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委托项目《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等多项重要或重大课题。
第一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第一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
第三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支撑
第二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建国后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开辟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四节 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期性、艰巨性
第三章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一节 提高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三节 优化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
第四节 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第四章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一节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第二节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第三节 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第四节 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壁垒、行业垄断
第五章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一节 实现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相结合
第二节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三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节 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六章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第一节 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
第二节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三节 加强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第四节 塑造空间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七章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第一节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第二节 构建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体系
第三节 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四节 建立约束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八章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第一节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节 加快贸易强国建设
第三节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第四节 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第九章 建设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经济体制
第一节 市场机制有效
第二节 微观主体有活力
第三节 宏观调控有度
第十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举措
第一节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节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节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节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五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