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文章以不同视角,以政社关系研究为重点,在社区冲突、支持型组织与实务型非营利组织互动关系、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机制等领域,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和案例分析。 本卷文章旨在为国内与国际NGO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会引起读者的讨论和思考。
卷首语
转眼新年已近月。
元旦几位友人在宁波走马。42.2公里耗时7个半小时,绕行东钱湖,新年祈善福,期待2019中国公益有新的境界、新的突破。
从去年7月暑假在天津统稿时开始,我利用晨练及徒步的时间背诵《论语》,每天4~5章,今明两天完成第20篇《尧曰》,算大功告成了!半年时间背下了整篇《论语》,这是在挑战我的记忆力,更是用国学加强我对公益的思考和研究。今年上半年,我在给博士生开设的国家与社会课中,加入了有关《论语》的三章,分别为君子、善治和仁政,与这些新锐的年轻人重温两千多年前古圣先贤的思想境界及其场域,以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乃一件令人期待的幸事!
日前,我在第八届中国慈善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当下中国社会组织的最大挑战是能力专有性不足。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期特稿以专稿的形式刊发了我和蔡志鸿详细阐述这一观点的论文。这一概念及其详细的论证,是我们在栖居三亚斗室近一个月里深入研讨、激烈争论及反复验证的结果,三亚河入海口夕阳的余晖及鱼跃之美,见证了我们思想的火花及场域。志鸿来自台湾,跟了我多年,终于毕业且将赴三亚一所大学就职,这个三年不曾回乡省亲的高雄人,此刻正沉浸在天伦之乐中。借笔送上对他及家人的问候和祝福。
在去年10月14日清华NGO 20周年庆典上,我引用《论语》中曾子之语任重而道远以明志;我的知友、台湾政大社会科学院院长江明修教授和我一起主持,他用庄子之言道行之而成,共贺清华,祈福未来。
猪年新春在即。大年初一我的清华走马也开始备战了。我喜欢走马,尤其喜欢春节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挑战。那路每年都有进步。最近他也在学论语,每天下课后都会和我讨论。期待在初一的东操走马中,我们的讨论能够精彩继续!
王名
2019年1月27日
于清华园
王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NGO研究所所长,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非营利评论》(中英文杂志)主编。著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2001)、《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2008)、《社会组织论纲》(2013)、《建言者说》(2013)、《非营利组织管理》(2015)等专著。获得主要奖项:2013年度责任中国公益思想奖;2013年度慈善事业推动奖。
卷首语 王名
特稿
以能力专有性论政社合作
以两岸防艾社会组织为例 王名 蔡志鸿
论文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程坤鹏 俞祖成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赖伟军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王猛 刘兴珍
构建社会企业身份: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社企认证实践比较分析 罗文恩 黄英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胡晓玲
一带一路沿线非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基于文化认同的视角 郭鸿炜
审议式公民参与的公共赋权:台湾桃园市参与式预算的公民创新 孙炜
案例
软嵌入: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行动逻辑
基于H组织的案例研究 张雪 甘甜
支持型与实务型非营利组织互动关系的案例研究
以协同治理理论为视角 徐宇珊 向勋宇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
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邓梦园
基于使命的公益组织项目治理策略分析
以事实孤儿救助项目为例 董文琪 蔡敏 许文慧
书评
童年的未来:儿童的公共参与和公共空间 张潮 王竟熠
民族志与非正式文化的命运再读《学做工》 庄昳泱
全球视野下非营利研究的集成图景
评《帕尔格雷夫志愿服务、公民参与和非营利社团指南》 董俊林
研究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社团理论研究发展文献综述 杨书卷
编辑手记 本刊编辑部
稿约
来稿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