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十三五”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具有几台PC的小型局域网”“具有几十台到几百台PC的中型局域网”“覆盖不同园区的大型局域网”“局域网的扩展与应用”为主线,介绍当前常用的先进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知识。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计算机网络、构建小型局域网、构建中型网络、构建大型网络、Internet接入、构建无线局域网、Socket通信、构建网络中的服务器、网络安全与维护。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十三五”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具有几台PC的小型局域网”“具有几十台到几百台PC的中型局域网”“覆盖不同园区的大型局域网”“局域网的扩展与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了一系列极具实用性的网络案例,由简到繁,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进行实践教学;强调实践,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将人们带入信息社会,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当前常用的先进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全书体系结构合理,概念清晰,原理讲述清楚,既强调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技术,又突出了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
(1)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具有几台PC的小型局域网”“具有几十台到几百台Pc的中型局域网”“覆盖不同园区的大型局域网”“局域网的扩展与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2)设计了一系列极具实用性的网络案例,由简到繁,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进行实践教学;强调实践,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全书共分9章:
第1章:认知计算机网络;
第2章:构建小型局域网;
第3章:构建中型网络;
第4章:构建大型网络;
第5章:Intemet接入:
第6章:构建无线局域网;
第7章:Socket通信;
第8章:构建网络中的服务器;
第9章:网络安全与维护。
建议教学时数为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32学时。
本书是上海市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的配套建设教材,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蒋中云担任主编,徐方勤、王磊、范培英、朱曙锋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第2章由范培英执笔,第3章由徐方勤执笔,第4章、第5章、第6章由蒋中云执笔,第7章由朱曙锋执笔,第8章由朱曙锋、蒋中云执笔,第9章由王磊执笔。在编写过程中,组织了集体统稿、定稿,得到了巢爱棠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得到了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一些教材和参考资料,我们尽量在书后一一列出,但仍有部分文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列出,在此向所有的专家学者致谢!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和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6月
第1章 认知计算机网络
1.1 计算机网络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1.5 自我测试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标准
1.2.1 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和协议的概念
1.2.2 OSI参考模型
1.2.3 TCP/IP体系结构
1.2.4 OSI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对应关系
1.2.5 自我测试
1.3 本章实践
实践Cisco PacketTracer 5.3 模拟软件的使用
第2章 构建小型局域网
2.1 数据通信基础
2.1.1 数据通信概念
2.1.2 通信系统模型
2.1.3 数据传输方式
2.1.4 多路复用技术
2.1.5 数据交换方式
2.1.6 自我测试
2.2 局域网硬件设备
2.2.1 局域网传输介质
2.2.2 网络适配器
2.2.3 局域网连接设备
2.2.4 自我测试
2.3 局域网标准
2.3.1 局域网概述
2.3.2 以太网技术
2.3.3 CSMA/CD介质访问技术
2.3.4 自我测试
2.4 IP地址
2.4.1 IP地址的作用
2.4.2 IP地址的分类
2.4.3 自我测试
2.5 小型局域网组网案例
2.6 本章实践
实践1安装网卡
实践2制作双绞线
第3章 构建中型网络
3.1 交换机
3.1.1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3.1.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1.3 冲突域与广播域
3.1.4 自我测试
3.2 虚拟局域网技术
3.2.1 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3.2.2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
3.2.3 Trunk技术
3.2.4 VLAN中继协议
3.2.5 自我测试
3.3 生成树协议
3.3.1 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
3.3.2 自我测试
3.4 中型局域网组网案例
3.5 本章实践
实践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践2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
实践3生成树协议配置
第4章 构建大型网络
4.1 划分子网
4.1.1 子网划分的作用
4.1.2 划分子网的步骤
4.1.3 可变长子网掩码
4.1.4 无分类域间路由
4.1.5 自我测试
4.2 网络互联
4.2.1 网络互联概念
4.2.2 TCP/IP网际层
4.2.3 自我测试
4.3 路由器
4.3.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4.3.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4.3.3 路由表
4.3.4 路由的分类
4.3.5 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4.3.6 路由信息协议
4.3.7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4.3.8 自我测试
4.4 互联网层协议
4.4.1 IP协议
4.4.2 ARP协议
4.4.3 ICMP协议
4.4.4 IGMP协议
4.4.5 自我测试
4.5 IPv6协议
4.5.1 IPv6技术基础
4.5.2 IPv6报文格式
4.5.3 IPv6编址
4.5.4 IPv6过渡方案
4.5.5 自我测试
4.6 大型网络组建案例
4.7 本章实践
实践1子网划分与地址分配
实践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践3静态路由的配置
实践4动态路由的配置
第5章 Internet接入
5.1 广域网
5.1.1 广域网概述
5.1.2 广域网协议
5.1.3 自我测试
5.2 Internet接入
5.2.1 Internet接入技术
5.2.2 网络地址转换
5.2.3 自我测试
5.3 本章实践
实践1广域网PPP协议的封装与验证配置
实践2通过ADSL Modem接入Internet
实践3NAT的配置
第6章 构建无线局域网
6.1 无线局域网概述
6.1.1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6.1.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6.1.3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6.1.4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场合
6.1.5 自我测试
6.2 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与组网模式
6.2.1 无线局域网的设备
6.2.2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6.2.3 自我测试
6.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6.3.1 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
6.3.2 无线网络常用安全技术
6.3.3 自我测试
6.4 本章实践
实践构建基于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络
第7章 SocKet通信
7.1 端到端服务
7.1.1 网络中进程与进程的通信
7.1.2 用户数据报协议
7.1.3 传输控制协议
7.1.4 自我测试
7.2 Soeket通信
7.2.1 Socket通信简介
7.2.2 Socket的编程
7.2.3 自我测试
7.3 本章实践
实践局域网聊天工具的制作
第8章 构建网络中的服务器
8.1 域名系统DNS
8.1.1 域名系统概述
8.1.2 因特网域名结构
8.1.3 域名服务器
8.1.4 自我测试
8.2 万维网WWW
8.2.1 万维网概述
8.2.2 统一资源定位器
8.2.3 超文本传输协议
8.2.4 万维网的文档
8.2.5 自我测试
8.3 文本传输协议
8.3.1 FTP概述
8.3.2 FTP工作原理
8.3.3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8.3.4 自我测试
8.4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8.4.1 DHCP概述
8.4.2 DHCP工作原理
8.4.3 自我测试
8.5 电子邮件服务
8.5.1 电子邮件概述
8.5.2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8.5.3 邮件读取协议
8.5.4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8.5.5 自我测试
8.6 本章实践
实践1WWW和DNS服务器的配置
实践2DHCP服务器的配置
第9章 网络完全与维护
9.1 网络安全
9.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9.1.2 网络安全的威胁
9.1.3 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及防范措施
9.1.4 系统平台安全加固技术
9.1.5 网络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9.1.6 自我测试
9.2 加密和认证
9.2.1 数据加密技术
9.2.2 身份认证技术
9.2.3 自我测试
9.3 认知防火墙
9.3.1 防火墙概述
9.3.2 Windows自带防火墙
9.3.3 个人防火墙
9.3.4 自我测试
9.4 本章实践
实践EFS数据加密解密
附录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