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还是百姓当中,《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至高无上的圭臬。
在《论语(无障碍阅读 珍藏版 套装共4册)》中,文若愚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文》,不失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论语(无障碍阅读 珍藏版 套装共4册)》除《论语》原文之外,包括题解、注释、译文、精读论语四个部分。“题解”中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对原文义旨以及历史背景的点拨;“注释”和“译文”对《论语》进行了准确细致的翻译;“精读论语”在把握《论语》原文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带领读者聆听《论语》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方略。
该书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之魂的理想读本。科学简明的体例、充满哲思的文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多元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该书的艺术价值。品读传世经典,汲取圣贤智慧,该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品读的珍品,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打开该书,让我们轻松进入《论语》的丰饶世界,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
该书由孔子著、文若愚编。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化经典。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要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
《论语》一书蕴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现代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思潮,都不能掩盖《论语》的光辉;相反,却一遍又一遍验证着它的普适与超越。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也有其弟子们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论语》的地位非常高,影响非常大。到了东汉时期,《论语》已被列入经书,成为学者必读之书。对其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后代学者对其注疏者不计其数。宋代大儒朱熹视《论语》为经典中的经典,并作《四书集注》,成为当时及后代士子的修身圭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论语》钦定为科举必读之书,此举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书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对于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学者,以及每一个想求得生命升华的中国人来说,《论语》都是一部必读之书。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持续不衰的“国学热”,人们开始在古代经典中寻找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智慧,其中《论语》就是最受国人关注和重视的一部经典。大家纷纷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求心灵的升华、情感的依归和生命的价值,从“至圣先师”的名言中探求生活的真谛。
本书除《论语》原文之外,包括题解、注释、译文、精读论语四个部分。“题解”中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对原文义旨以及历史背景的点拨;“注释”和“译文”对《论语》进行了准确细致的翻译;“精读论语”在把握《论语》原文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带领读者聆听《论语》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方略。
本书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之魂的理想读本。科学简明的体例、充满哲思的文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多元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艺术价值。品读传世经典,汲取圣贤智慧,本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品读的珍品,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打开本书,让我们轻松进入《论语》的丰饶世界,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
《论语(一)》
学而篇第一
学什么,怎样学
孝悌的意义
要善于自我反省
学习做人的途径
态度决定修为
圣贤的风采和境界
为什么要强调制度
怎样才算是好学
追求更高境界
了解别人很重要
为政篇第二
以德服人
礼制与法治的区别
如何才算尽孝
老有所养不算孝
如何做学问
孔子的识人法则
温故知新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学习与思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为政当谨言慎行
治理民众的三大要诀
政治无处不在
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历史损益法
乱作为与不作为
八佾篇第三
僭越礼仪的危害
礼乐的根基在于仁
文化是国家存续的命脉
君子不争,争则公平
要实事求是
礼为治国之本
心怀敬诚,真心投入
有继承才会有发展
为人要谦虚,治学要严谨
必要的形式不能少
要懂得礼待下属
凡事都要把握好尺度
量小非君子
重视礼乐精神
薪尽火传,大道不绝
国乐当尽善尽美
礼是一种可操作的政略
里仁篇第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公正地评价别人
心存仁念,弃恶从善
仁德不是天生的
人应该追求大道
处世重义,无不通达
唯利是图危害多
人最应该担心的是什么
忠恕之道
省心向善去恶
不要让父母担心
要记住父母的年龄和生日
要懂得约束自己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
保持恰当的人际距离
公冶长篇第五
不以一时荣辱待人
人文环境的重要性
莫逞口舌之能
笃志而诚学
仁道至高
做人要言行如一
仁道与恕道
勇于实践才能成功
做学问的正确态度
交际的大智慧
单一美德不能代替仁
大智若愚
如何才能成才
做人不可伪饰
仁者的志向
要学会自我批评
孔子的心得
雍也篇第六
孔子“曲线从政”
居敬而行简
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论语(二)》
《论语(三)》
《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