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远行》是作者中学阅读、写作成果的选编。游走于现实与虚构,未来与历史,自我与社会之间,作者从地图、法律等社会具体表征谈到作为艺术品的电影和小说,从远离社会的“御宅族”聊到个人生活以及就业、高考等现实问题。作为中学生,作者思考独立深刻,角度新颖,文字流畅;在表明观点的同时分享自身经历,揭示成长历程,亲近大众,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想象中的远行”。
如果放在五年前或者两年前,有人说在高中阶段我能够出版一本书,我一定会把这当成奇闻怪谈。现在,我的个人文集真的要出版了,但比起惊讶、感慨或喜悦,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惶恐。当年,我在小册子上写一些随笔或评论的时候,根本没有出版的想法,这些在过去称为“抽屉文学”的文章,现在恐怕要称作“QQ群文学”了。在整理这些大多难登大雅之堂的文章时,我总有一种正在给自己整理“黑材料”,留下“黑历史”的感觉。当然,我也不免宽慰自己,给多年后的自己提供一个自惭形秽的反面样本,多少也有点正面作用。
文集中收录的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平时书评和影评,其中不少是过去读书笔记的再整理。老实说,写这类文章的时候,我颇有种“当知识的搬运工”的感觉,摘录、引用的前贤先彦的论断更不用说,就算是我自己的想法,估计也少有新意。另一部分则是生活随笔,大多是在高二暑假写下的回忆性散文,属于我一贯的以自我为中心流水账式追忆风格,同时有些事关他人的部分在当事人的要求下删除了,这是我最遗憾的:人不免有一种“被窥私欲”,而想向外界展露自己。最后一部分则是几篇评论性文章,虽然我天生的“非社会性人格”一直让我和自我之外的外部世界保持着一种不言自喻的距离,我也清楚自己的社会阅历写下这些文章总是不免偏颇,但我依旧对雷蒙阿隆所言的“介入的旁观者”这一身份多少有些期待。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高中所写,而在收录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原因和个人原因删除了一些现在看来太不成熟的文章和一篇漏洞百出的历史考释文(这点“案底”实在是不想留下了),但我还是收录了几篇年代较为久远的文章,多少留下点“成长的痕迹”。
作为一个几无优点的“御宅族”,阅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本文集的出版多少也算是在我的人生中打下一个小小的路标,以便我将来回望的时候,能够知道18岁之前的我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就像《星际牛仔》里面,Faye看到她的录像带时跑回老家,在已经成为荒地的老房子上画个方框躺在上面睡觉一样,20年、30年后的我看到这本书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从这种意义上,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它的目标观众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
第一次写序就不过多饶舌。在此,感谢一下我现在的班主任刘传喜老师,感谢从初二到现在他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导和启蒙,和我之间那真正平等如朋友般的关系,以及对我任性的容忍;感谢THU的LF学长,作为各方面上的先行者,他替我解答了许多幼稚浅薄的问题;感谢我过去的班主任邬双老师,由于一直忙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对高中作文本能的反感,我没能在各大作文期刊上如您所愿一篇篇地发表文章;感谢苏州XXY学长,或许有一天,你我之间有关对方的记忆都将淡薄,但您在我性格中留下的那或多或少的痕迹都不会湮灭;感谢复旦P学长,虽然和您认识不过一年时间,但这段在高考应试上“被浪费”的时光在我看来是珍贵的财富,您对我的鼓励真的让我无比受用;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感谢我的父母帮我录入文稿,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喋喋不休的那些“业余”建议。谢谢关心过我的每一个人!
最后,请允许我冒昧地致谢素睐平生的段炼先生。他的读书随笔《读史早知今日事》激起了我不少阅读的兴趣,因此才有了文集中的一些文章。这本书中文章标题的格式也都是模仿《读史早知今日事》。虽然他不可能认识我这样一个小小的高中生,但我还是对这位前辈表示敬意和感谢。
林彦辰
2018年9月13日
林彦辰,福建漳州人,现就读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文科班,系第四届“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喜好阅读、写作,有志于历史学研究,尤以中古史为甚。兴趣爱好亚文化研究、文学批评。
第一辑
地图:想象中的远行
法律:现代文明的朱蒂提亚
内卷化:华北的昨天与今天
情欲:阿芙洛狄忒之死
星际牛仔:SEE YOU SPACE COWBOY
新海诚:“御宅族”时代的抒情诗人
距离:跨越时空的爱恋
第二辑
回忆:童年的消逝
求神记:各自的朝圣路
书事与人事:琐事杂写
网事与随想:那些已经消逝的碎片
书景:北京行纪
第三辑
就业:“钱途”等于正途吗?
佛系:当我在谈论佛系的时候在谈论些什么
村上春树:爵士乐中的孤独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是如何终结的
伤逝: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体制化:超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