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宝库,其丰富而鲜活的智慧与21世纪激烈的社会竞争同频共振,因而备受当代各国军界、政界、商界精英人士的青睐,形成世界范围孙子兵法热的现象。然而,《孙子兵法》毕竟是一部古老的军事经典、抽象的智慧之书,不够通俗易懂。本书作者薛国安将军将《孙子兵法》请下神坛,走向寻常百姓,使之当代化、通俗化,创新性地采取微讲堂形式,以13章112篇短文从头至尾、逐字逐句解读《孙子兵法》的精髓。
本书采用一篇一谋的形式,集中透彻解析《孙子兵法》中每一经典谋略的思想真谛,结合古今中外战场、商界、职场的典型案例,分析这一谋略的运用价值,同时联系现实提出各个竞争领域活用孙子谋略智慧的方法和艺术。此外,正本清源,纠正诸多误读和曲解。尤为特别的是,作者结合自身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惊险战斗故事,分析学习兵法的必要性,讲述运用谋略的深刻体会,给人以深刻启示和教益。
国内权威《孙子兵法》研究专家薛国安,亲授112节战略思维课,将《孙子兵法》请下神坛,解密中国古代智慧宝库的思想真谛,结合古今中外战场、商界、职场的典型案例,帮助读者活用孙子谋略,掌握战略的方法和艺术。同名线上课程点击量达千万。
前 言
01 打开老祖宗的智慧宝库
亲爱的读者朋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孙子兵法》这座智慧宝库,看看它究竟有哪些奇谋妙计使得古今战将克敌制胜,有什么样的神奇魅力使得信息时代的人也将其奉为法宝。
近些年来,我国军事学术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战争中拼的是技术,靠的是装备,谋略已经完全没用了,海湾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暂且不说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们不妨用海湾战争的事实说话。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先是对伊拉克进行了几十天的空中轰炸, 战斧式巡航导弹、空射式巡航导弹轮番精确打击,各种先进武器纷纷登场。空中轰炸极大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为美军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地面进攻可没有高空轰炸那么轻松,伊拉克的火炮够不着万里高空,美军飞行员几乎没有性命之忧,他们可以吹着口哨潇洒地摁电钮,而地面作战必将与伊军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美军在战前曾搞过模拟推演,推演的结果是,如果开展地面作战,光是美军的伤亡人数就可能超过万人。这是美军承受不了的巨大损失。越南战争就是由于持续时间太长、伤亡太大而激起美国各州的反战游行,迫使美国政府在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从越南撤军,军事上的一系列战术性胜利前功尽弃。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美国图书馆里总结越战教训的著作特别多。由此可见教训之深。面临很可能造成巨大伤亡的地面作战,美军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美国人想到了谋略。在空袭进行过程中,美军就将多国部队配置在科威特与伊拉克接壤的边境附近地区,并多次进行联合作战演习,摆出要从科威特杀入伊拉克的架势。萨达姆凭这个,认准了美军的地面攻势将从科威特方向发起,于是将共和国卫队主力约 8 个师调到伊科边境摆兵布阵,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号称固若金汤。而伊拉克与沙特接壤的边境地区只留下 1 个师防守,几乎是国门洞开。这恰恰是美军期望的结果。2 月 24 日凌晨 4 点,多国部队对伊军发起地面进攻。美军第 7 装甲军为主攻、第 18 空降军为助攻,由科威特向沙特,即由东向西快速机动,然后由南向北从伊沙边境地区突然杀入伊拉克,围歼了共和国卫队。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仅 100 个小时就结束了。美国人称这次地面作战的战术为左勾拳战术。我认为这个比喻并不准确,它只说了左手,没说右手,其实美军是左右开弓的。相比之下,孙子远而示之近的谋略更能说明美军的战法。美军其实早已确定从远处的伊沙边境下手,却有意营造在近处伊科边境开打的声势,把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都吸引到科威特对面的边境上严防死守,远处的伊沙边境则一片空虚。这就是运用谋略的效果。
美国人当然不是直接按照《孙子兵法》中写的去打仗的。某些新闻报道称,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办公桌上,时常放着一本《孙子兵法》,以便随手翻阅后从中选用几条谋略。还有的说,美国海军陆战队奔赴战场的每个官兵的行囊中都放着一本《孙子兵法》,以备战场上临阵研读。当时,不少人信以为真,甚至有些专家学者把这一说法当作证据,来说明美国人如何重视《孙子兵法》。对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来说,他们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某些记者的浪漫想象和妙笔生花的杰作,不能当真。还记得 1979 年自卫还击作战开战前夕,我用推子给班里每个战友都推了光头,一根头发都不剩,以便负伤后快速包扎,每人带上一杆枪和一条命,再加上子弹、干粮和水壶,其余的一律不带,哪还会带什么兵书。但是,这并不妨碍平时装在头脑中的谋略在战场上的灵活运用和发挥。仔细分析美军地面作战的战法,就会发现其战法与孙子的谋略十分相似。因为许多指挥官都在美国军校学过《孙子兵法》,头脑中装着孙子的谋略走上战场。
2003 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又一次活用了谋略。这一次,一些美国人明确说是借用了孙子的思想。美军的这次作战战略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震慑。通过精确且猛烈的打击,让伊拉克政府、军队和民众看到其必然失败的结局。怎么打都是败,最后对方心理崩溃,放弃抵抗。结果美军仅用 21 天就攻入首都巴格达,结束了战争。
震慑理论是美国海军一位退役上校在 1997 年提出的,然后被国防部拉姆斯菲尔德发现并用于伊拉克战争。这位上校名叫哈伦厄尔曼,他写了一本书,名为《震慑论》。他在书的前言中就明确承认,这一思想并不是他自己最先发明的,而是他从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学来的。孙子讲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夺即剥夺、使失去。这句话强调要想对付敌人军队,最好不要在他们士气高涨的时候硬碰硬,而要首先想办法打掉他们的士气;对付敌人将领,不要在他心理意志最坚定的时候出手,而要首先想办法扰乱他的心理。显而易见,美军的震慑理论对孙子这一经典谋略几乎是一脉相承。
美国号称当今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确实都领先于世界各国。但是,美国人仍然不忘记活用兵法。这说明谋略不仅不是没有用,而是更有用武之地,能量更大。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谋略与技术相结合,技术给谋略装上了翅膀,可以让当代将军想前人不敢想的战法。谋略赋予了技术人脑的功能,可以让现代武器做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在他心目中,这只是夸张的说法,而现在月亮都伸手可及,人们也可以下去深海走一走,因此毫无疑问,孙子这一夸张的想法可以完全变为现实了。试想,未来战争很可能是从太空打起,在深海中决胜。
再说,当今世界越来越一体化,国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所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更需要运用智慧, 而不能单凭武力。比如,对于钓鱼岛问题和黄岩岛问题,很多人上街游行,纷纷喊打。这种爱国热情固然可嘉,但是从谋略思维的角度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打仗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者说并不是首选办法。我们既
要有血性,又要有理性。正如毛泽东所说,既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要有理、有利、有节。孙子曾提出四条战略选择: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中,打仗是最后一种选择,首选的还是伐谋、伐交。就钓鱼岛问题来说,几年来我方的政策还是大致符合孙子兵法这几条思路的。首先是通过海监、渔政执法船只不定期地进入钓鱼岛12 海里范围巡航的方式行使管辖权,然后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经常派战机空中巡航。这些措施有效地打压了日本的嚣张气焰,突破了 100 多年来日本独管钓鱼岛的局面,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的神圣主权和实际管辖权。其次,2015 年 9 月 3 日,我们联合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以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大阅兵的形式,谴责日本的战争罪行,遏制日本右翼集团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企图。再次,日本军舰为什么几年前敢于撞击我们香港、台湾地区的保钓船只,近几年却不敢对我们的执法船只动一根手指头?因为日方清楚地知道,这些执法船只背后就是我们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解放军早已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虽然钓鱼岛之争远未结束,但应当肯定的是,这一系列组合拳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和强大,我们面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仅仅是 2016 年 7 月就接连出现了南海仲裁案闹剧和韩国宣布部署美军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事情,这些麻烦事都需要我们更加智慧地处理。
我从事《孙子兵法》教学和研究近 30 年,一直希望更多的朋友掌握《孙子兵法》中的智胜韬略和艺术,把老祖宗留下的这座宝库学好、用好。遗憾的是,现在大家都很忙,坐下来认真学习《孙子兵法》的人并不多。古代兵法名言说:以计代战一当万。(房玄龄,《晋书杜预传》)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不用实干,光靠计谋和投机取巧就行,而是说相对于下大力气反反复复地傻干,用智慧灵活地巧干更好。但愿《孙子兵法》能够给各方朋友带来智慧的启迪,提升大家的谋略思维能力。
02 《孙子兵法》的形成及特色
我们既然已经打开了《孙子兵法》这座智慧宝库的大门,不妨先从整体上看一看这座宝库的基本轮廓和突出特点。
我经常被一些朋友问到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薛教授,美人计是《孙子兵法》的哪一计?我之所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估计是因为许多人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以为这两者是一码事。其实,它们是两本差异很大的兵书。
首先在时间上,《孙子兵法》产生于 2 500 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当时孙子生活在齐国,他的爷爷曾经是打过仗的将领,父亲是卿大夫。这样的
高干家庭自然会对孙子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当孙子出生的时候, 父亲为他取名武,字长卿,希望他一生尚武,在军事上建功立 业,长期在齐国享有高贵的军事和政治地位。但是,他的成长并非一帆风
顺。齐景公执政后期,齐国大乱,四大家族为了争夺土地、赋税、人口和 财富,彼此之间打打杀杀,相互兼并。孙氏作为一个小的姓氏,处于四大家族争斗的夹缝之中,很容易成为牺牲品。于是,在孙子二十来岁时候,他父亲认为他们惹不起、躲得起,干脆带着一家老小往南跑,跑到了
相对安全一点的吴国。
孙子到了吴国之后,并不是急于求得一官半职,而是先在吴国首都姑苏城外的山区找个地方隐居。他一面潜心研究兵法,一面观察天下大势, 尤其是研究吴、越两国争斗的情况,花 5 年时间陆续写下了兵法十三篇。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同样喜欢兵法的伍子胥。伍子胥当时在吴王阖闾手下当行人,这个官职类似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吴王的日常活动。公元前 512 年,在伍子胥第 7 次的举荐下,孙子得以带着兵法十三篇来到吴王宫殿晋见吴王,并受到吴王赏识,拜为将军。这才使《孙子兵法》有了用武之地,并得以流传。
相比之下,《三十六计》晚出现很多,有的说产生于隋朝,有的说产生于明朝,目前也没有定论。因为书中引用了明朝的战争案例,因此成书于明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管怎么说,《三十六计》也比《孙子兵法》晚了上千年。
从内容上来说,这两本书就相差更多了。《孙子兵法》中压根儿没有美人计,他讲的都是大谋略、大思路。《孙子兵法》共
13 篇,6 000 字左右。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人们记住 13 篇的篇名以及先后顺序, 那就是请记住这两句口诀:计作谋形势虚争,九行地九火用孙。口诀一共14 个字,十分好记。其中前 13 个字,出自 13 篇每篇的篇名。计,是《计篇》;作,是《作战篇》;谋,是《谋攻篇》;形,是《形篇》;势,是《势篇》;虚,是《虚实篇》;争,是《军争篇》;九,是《九变篇》;行,是《行军篇》;地,是《地形篇》;九,是《九地篇》;火,是《火攻篇》;用,
是《用间篇》。最后这个孙字,是指 13 篇的作者孙武,我们研究《孙子兵法》最好要了解他的生活年代和生平事迹。仔细分析这 13 篇,其先后顺序有讲究,并非随意排列。比如,第一篇讲战争决策,第二篇讲战争准备,第三篇讲战争谋划,第四篇讲作战力量,第五篇讲作战态势,第六篇讲战场变化……最后一篇讲用间谍获取情报。这就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把国君或将领思考战争全局问题的主要步骤,或者说是战争的几个阶段逐步展开分析。这些显然都是大谋略、大思路。
《三十六计》虽然名声也很响亮,但与《孙子兵法》相比,它讲的应当属于小谋略、小技巧,比如借刀杀人、隔岸观火、树上开花、美人计、空城计等,都是具体操作的办法,没有像《孙子兵法》那样从军事哲学高度研究规律性的谋略思路。所以,概略地说,《孙子兵法》既讲用兵之道又讲用兵之术,道术结合,《三十六计》则主要是讲用兵之术。用现在的观念来看,《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略,《三十六计》讲的是战术。
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兵法》所讲的用兵之道和用兵之术,核心是依靠智慧,以智取胜,而不是单纯以力取胜。所以古人说孙子尚智,就是说他崇尚智慧。在这一点上,《孙子兵法》与西方著名军事著作《战争论》有着明显的区别。
《战争论》是 19 世纪初普鲁士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代表作。他 13 岁就参加了普鲁士的军队,多次与拿破仑的法国军队作战,而且还曾经和普鲁士的亲王一起被俘,在法国度过了一年的战俘生活。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他认识到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中手段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所以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这些言论可以说是《战争论》的核心观点。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曾经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无限扩大,克劳塞维茨的暴力论应当负有一定的理论引导责任。应当说,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因为那时的德国军人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克劳塞维茨思想的影响,单纯用战争解决问题,结果战争越打越大,越打越糟。如果把光圈放大一点来看,用暴力解决问题不只是《战争论》这一本书的主题,它是西方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有的国家仍然动不动就使用武力打击弱小国家的行为,就是这种文化传统的表现。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崇尚智慧,西方人崇尚力量。这话虽然不完全准确,但还是能够概略地说明东西方文化的某些差异。这种差异在《孙子兵法》与《战争论》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还有一点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孙子兵法》注重说理,而《战争论》注重说事。其实,这也是东西方思维差异的表现。
西方人习惯于讲直观、讲细节,所以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开始,西方早期的军事著作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高卢战记》《远征记》等,基本上都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记载战争过程和将领指挥作战的指令,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上阐述。克劳塞维茨继承了这种思维方式,他的名言是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他书中的战史和战例众多,上至古希腊时期的马拉松战役,下至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滑铁卢之战,全书共有 200 多处引用拿破仑战争的战例分析和论证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则习惯于讲宏观、讲顿悟。顿悟,就是长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在头脑中反复琢磨其中的哲理,久而久之,忽然开窍,然后直接写出思考的哲理,而不去叙述具体事件过程。这叫舍事而言理舍去具体事情,直言精辟道理。老子、孔子、孙
子都用这种方法著述。
《孙子兵法》最初被写在小竹片上。1972 年于山东临沂发现的汉墓中挖掘出来的《孙子兵法》就是用约 42 厘米长的竹简写的,竹片不到 1 厘米宽,很薄,每片大约写 30 个字。这种书写方式不允许写长篇大论,所以孙子采取舍事而言理的方式。他不讲战争战例的具体过程,只讲干货,几个字或者一句话就阐明了一个道理。比如,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就非常精练,也非常精辟。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简要分析了《孙子兵法》的成书过程、基本框架、崇尚智慧的特点、舍事言理的思维方法。了解了这些情况和特点后,我们学习的时候就不要仅仅盯着表面的文字,而要透过文字深入琢磨,最好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琢磨,二是结合孙子整个思想体系思考,三是结合战争智慧分析。如此研读本书,才会感觉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需要说明的是,《孙子兵法》流传至今,版本较多,重要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传世本,以宋代《十一家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为代表;二为简册文书,以 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竹简《孙子兵法》为代表。本书主要以中华书局
1961 年出版的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参之武经七书本《孙子》和汉简本《孙子兵法》,同时吸收了
1990 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子校释》中的某些研究成果。该书由吴九龙、杨炳安、吴如嵩、穆志超、黄朴民等几位当代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合编,根据汉简本校正了传世本中的某些错谬,有正本清源之功。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孟子也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其核心都是要求人们读书时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强调学贵有疑。本着这一思想,本书在忠实原典、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结合作者自身参加战争实战的经验对《孙子兵法》某些关键词句做出了超越成说、不同以往的解读。因此,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本书有些原文词句与传世本,
甚至竹简本不同。比如《虚实篇》中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传世本作不攻、竹简本此处半脱落,《孙子校释》本专家解读为必攻,本书仍写作不攻。一字之差,含义迥异。孰是孰非?请读者甄别。
薛国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副主任、少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冲锋陷阵过程中亲身体验和认识战争。出版《智胜韬略与孙子兵法》《驾驭信息化战争》等十余部学术专著。主编《中国军事思想概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文化》等著作。曾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主讲十集系列节目《正说军师》,解读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经典兵书。
前 言
001 打开老祖宗的智慧宝库 XI
002 《孙子兵法》的形成及特色 XV
第一篇《计篇》提高决策正确率的关键几招
003 决策大事,不可不察/自卫还击作战中的痛切感悟
004 决策必算,五事七计/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分析
005 治国要务,上下同意/韩信汉中对指点迷津
006 为将五德,良将必备/1979年2月23日无名高地战斗
007 用谋之妙,贵在信任/韩信为什么背弃项羽
008 因利制谋,营造态势/毛泽东为何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009 智胜秘诀,巧用诡道/宋襄公恪守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010 示假隐真,迷惑敌人/李牧示弱避战胜强敌
011 以柔克刚,削弱强敌/越王勾践起死回生之术
012 诱敌生乱,智胜强敌/孙子三师疲楚妙计
013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美军神速击毙本拉登
014 多算则胜,少算不胜/马岛战争中阿方为何失算
第二篇《作战篇》 战略决策不能玩空手道
015 十万之师,日费千金/炸馆悲剧的惨痛教训
016 兵闻拙速,未睹巧久/美国为何兵败越南
017 用兵利害,将必尽知/蹇叔哭师与萨达姆败笔
018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左宗棠收复新疆千里运粮
019 智将远征,务食于敌/游牧民族骑兵作战特点
020 激励竞争,怒货并用/解放军诉苦复仇教育和立功运动的效果
021 化敌为友,胜敌益强/解放军瓦解敌军的神奇威力
022 兵贵胜,不贵久/速决战与持久战孰优孰劣
023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毛泽东是否反对读兵书
第三篇《谋攻篇》确立竞争谋略的最高境界
024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模拟演习是否屈人之兵
025 巧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之战也/和平解放北平背后的故事
026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上帝折鞭之处钓鱼城
027 谋攻之法,力争全胜/美国冷战获胜的谋略措施
028 用兵六法,量力而行/项羽为何拒不过乌江
029 将者国之辅,辅周则国必强/刘、项成败关键之所在
030 自乱阵营,御将之忌/毛泽东为何三次赋予粟裕决断指挥权
031 知胜五法,预测胜负/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的战略判断
03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979年2月19日的复和之战
033 知己知彼,常见误读/毛泽东是否笔误
第四篇《形篇》谋求竞争制胜的力量基础
034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朱元璋得天下的绝招
035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志愿军乘胜前进时彭德怀为何上言回撤
036 藏动结合,攻守呼应/陆逊先退后进大败蜀军
037 高手过招,胜于易胜/努尔哈赤的伐大树理论
038 智者之胜,无名无功/晋灭吴之战的第一功臣羊祜
039 先胜后战,常胜之道/齐桓公尊王攘夷战略的妙用
040 权衡实力,五步推算/孙子何以准确预测六卿分晋走势
041 以镒称铢,实力制胜/美军非对称作战理论的源头
第五篇《势篇》营造竞争制胜的有利态势
042 造势四诀,整体联动/1979年2月16日战前部署会
043 正合奇胜,巧于变化/韩信背水列阵的玄机
044 奇正相生,联动造势/韩信木罂渡河出敌不意
045 势如劲弩,节如发机/神头岭战斗为何被誉为一流的伏击战
046 斗乱不乱,形圆不败/谢安大战之前气定神闲走棋盘
047 示形动敌,以卒待之/赵括饱读兵书为何首战即败
048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汉武帝打天下的人才方阵
049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膑退兵减灶诱杀庞涓
第六篇《虚实篇》争取竞争主动权的巧妙方法
050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赵奢欲取先舍奔阏与
051 不趋必趋,孰是孰非/毛泽东蘑菇战术的神奇效果
052 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邓艾阴平险道出奇兵
053 变化莫测,为敌司命/诺曼底登陆前英美合谋的连环计
054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泽东佯攻贵阳迫使滇军救驾
055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陈、粟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056 敌军虽众,可使无斗/刘邦为什么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057 四知之法,诱敌暴露/日军神秘代号AF不打自招
058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刘伯承为何同一地点两次设伏
059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否掌控未来智能化战争
第七篇《军争篇》夺取有利战机的迂直之道
060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曹操望梅止渴的谋略底蕴
061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我们不是石达开第二
062 兵以诈立,分合为变/自卫还击作战中的惨痛教训
063 风林火山,统军之道/李广的骑兵队伍来去如飞
064 掠乡分众,悬权而动/毛泽东通道转兵的建议扭转危局
065 一民耳目,用众之法/如何驾驭信息化战争
066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手雷落地瞬间我与死神相遇
067 用兵八戒,慎守勿违/远望国门呼喊:祖国,我们回来啦!
第八篇《九变篇》 一切竞争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068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孙子为何怒斩吴王爱姬
069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危机和挑战并非坏事
070 多方误敌,使其自乱/里根政府对付苏联的三大策划
071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瑞士的刺猬战略
072 将有五危,不可不察/诸葛亮最终病死还是气死
第九篇《行军篇》活用竞争环境的客观条件
073 四军之利,黄帝之法/马谡为何丢失街亭
074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王近山顺手歼灭皇军观战团
075 由表及里,相敌有术/美国人如何锁定本拉登藏身之处
076 兵非多益,贵在善用/解放军为何每隔几年就要大裁军
077 带兵之道,文武相济/李广治军的致命弱点
078 制度管理,令必素行/军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
第十篇《地形篇》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
079 地有六形,趋利避害/岳飞攻打襄阳非对称作战
080 兵有六败,将之六过/金门战役检讨
081 遵循战道,机断指挥/朱可夫为何怒怼斯大林
082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郑维山违抗军命主动出击
083 以情带兵,爱之有度/晚清八旗兵为何衰败
084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李世民缘何被毛泽东视为最会打仗的君王
085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一江山岛战役开战时机的艰难选择
第十一篇《九地篇》统军出征的步骤及方法
086 九地之变,各有其招/项羽两次死地决战为何一生一死
087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火烧乌巢一举扭转危局
088 兵贵神速,攻其不戒/李愬大雪之夜奔袭蔡州
089 进攻作战,足食+巧谋/蒙古骑兵远程进攻作战的特点
090 禁祥去疑,激励斗志/大战前夕与老排长洒泪诀别的情景
091 兵如率然,旅进旅退/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的不同状态
092 齐勇若一,刚柔皆得/曾国藩的治军之道
093 将军之事,静幽正治/司马穰苴怒斩庄贾的深层用意
094 愚兵耳目,统一意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为何来回走弓背路
095 九地之变,统军之要/自卫还击开战前官兵们的复杂心态
096 王霸之兵,威行天下/大秦锐士所向披靡的背后原因
097 不拘常法,重赏重罚/乾隆驭将好用非常之法
098 陷之死地,方能决胜/自卫还击大战前夕写下的遗书
099 顺详敌意,巧能成事/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的获胜秘诀
100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军何以猝不及防
第十二篇《火攻篇》慎重决策须把握的三大原则
101 五火之变,以数守之/赤壁大战时的东南风并非借来
102 火攻者明,水攻者强/自卫还击作战中喷火兵的神奇威力
103 胜不修功,前功尽弃/孙子是否最终归隐山林
104 慎重决策,三非原则/德皇威廉二世迟到的忏悔
第十三篇《用间篇》情报真假决定竞争胜负
105 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误判
106 先知敌情,必取于人/国共两党历史上典型的间谍案
107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海湾战争中美军多样化间谍侦察
108 三军之亲,莫亲于间/李克龙不带兵打仗为何成为开国上将
109 五间之事,反间为要/中外各色反间
110 上智为闻,必成大功/苏秦为何载入《孙子兵法》
结束语
111 孙子的思维方法
112 玩转《孙子兵法》的妙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