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高尔基对一位知名出版人说:我有许多写作计划,而且正在考虑写自传。此后,他多次表示想写自传。1910年,高尔基在一封信中说:我很了解俄国的生活和文学,……总有一天我要写我的自传,真实地记录那些人那些事,在我的小说中证实那些有时似乎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心态。
《我的大学》反映了高尔基18841888年在喀山时期的生活,尤其是他与当时进步组织的接触。高尔基从列宁妻子1924年1月28日给他的信中得知,列宁非常喜欢这部作品,而且在生命的*后日子里常常读。
高尔基的人生选择做兽,做鬼,做神,还是做人
独家权威译本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员陆风翻译
百年间不同原版封面展现俄罗斯图书设计风貌
大师级插图师作品1947年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创作
书签式人物关系导图破解人名的变化与人物的关系
与一般的自传性小说不同的是,三部曲的描写重心并非自传主人公阿辽沙的经历,而是从他作为观察者的角度所展示的俄罗斯日常生活。作品在读者面前打开了一幅幅彼此连缀的动态风俗画,呈现出充斥着愚陋和污秽的旧时代俄罗斯生活的特点。整个童年生活在阿辽沙的记忆中,仿佛是一个悲惨的童话。他所寄身的外祖父家的染坊,是一片充满着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家庭内部、邻里之间、街头巷尾出现的种种恶作剧和残酷行为,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市井之中充满着淫乱行为、强者肮脏的夸耀和各种幸灾乐祸的下流议论,以及各种可恶可恨的娱乐和消遣,如打赌叫一个店伙在两个小时内吃掉10磅火腿,一直让他吃得脸色发青,一群肥胖的买卖人却在一旁围观哄笑。在一个大杂院里,住着打算从数学上来证明上帝之存在的数学家,给商人太太姘居解闷的青年,拼死也要把自己的富裕亲戚搞得倾家荡产的无赖汉。面包作坊的工人竟要拿秤砣去殴打闹风潮的大学生们。有些农民憎恨商人和官老爷,却又时常对这些人摆出一副逢迎的嘴脸。三部曲对国民愚昧特征的揭露,差不多覆盖了俄罗斯社会各阶层。作家多次指出这是一种俄罗斯式的愚昧,也就是将它作为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之一来认识的。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因幼年饱尝艰辛而起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
19181933年五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苏联时期作品出版量最多的作家,1918至1986年超过2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