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从基本理论知识出发, 介绍了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定律、直流电路及其分析、交流电路及其分析、磁与电磁、非正弦周期电路、动态电路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在每个重要知识点后还安排了实验, 使读者能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对原理进行验证, 并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的使用方法。本书内容较全面、丰富, 通过对其中知识的学习, 可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也可供广大机电技术人员参考。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 本书根据教育改革方案的要求, 将“电工基础” 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有机整合, 使其融为一体, 相互呼应。全书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以技能培养和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 突出实际应用。
全书共分为十一章, 内容包括: 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定律、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磁与电磁、非正弦周期电路、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Multisim 10 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在相关知识点后还安排了实验内容, 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学生使用电工工具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电路分析
的能力。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等层次机电类、自动化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机电技术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由王亚敏任主编, 李喜林、余艳伟任副主编, 刘明玲、董连芬、吴传开、徐淑辉参编。具体编写分工为: 王亚敏负责教材模式和结构的设计, 并负责统稿,具体编写第一、三、六章, 李喜林编写第二、十一章, 余艳伟编写第五、七章, 刘明玲编写第九章, 董连芬编写第十章, 吴传开编写第八章, 徐淑辉编写第四章。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得到了相关专家、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
感谢。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均为各校执教本门课程的骨干教师, 书中内容广泛吸纳了全国各地“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课改成果, 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 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前 言
……………………………………………………………… 1
第一节 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工作状态 …………………………………………………………… 1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 2
实验一 使用万用表进行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 9
第三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 14
第四节 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 …………………………………………………………………… 16
实验二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验证 ……………………………………………………………… 20
第五节 电路的工作状态 ………………………………………………………………………… 22
第六节 基尔霍夫定律 …………………………………………………………………………… 24
实验三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 26
习题 ………………………………………………………………………………………………… 28
………………………………………………………………… 30
第一节 电阻的串、 并联及混联电路 …………………………………………………………… 30
第二节 电阻的星形及三角形等效变换 ………………………………………………………… 34
实验四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和分析 ………………………………………………………… 36
第三节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 37
第四节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 …………………………………………………… 39
习题 ………………………………………………………………………………………………… 41
………………………………………………………… 42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 42
第二节 回路电流法 ……………………………………………………………………………… 44
第三节 节点电压法 ……………………………………………………………………………… 47
习题 ………………………………………………………………………………………………… 49
………………………………………………………………… 50
第一节 叠加定理 ………………………………………………………………………………… 50
第二节 替代定理 ………………………………………………………………………………… 53
第三节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 53
实验五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 58
第四节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 61
习题 ………………………………………………………………………………………………… 62
Ⅳ
………………………………………………………………………… 64
第一节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 64
第二节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 67
第三节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 70
第四节 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 71
第五节 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 73
实验六 示波器的使用及正弦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 75
第六节 RLC 串联电路及复阻抗 ………………………………………………………………… 76
第七节 RLC 并联电路及复导纳 ………………………………………………………………… 81
实验七 RLC 串、 并联电路的研究 ……………………………………………………………… 83
第八节∗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 85
第九节∗ 功率因数的提高及有功功率的测量 ………………………………………………… 91
习题 ………………………………………………………………………………………………… 94
………………………………………………………………………… 96
第一节 三相交流电源 …………………………………………………………………………… 96
第二节 三相交流电源的绕组连接方式 ………………………………………………………… 98
第三节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 99
第四节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 102
第五节 三相电路的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