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水土保持机理与技术研究》在梳理已有成果和分析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农业水土保持的相关原理,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规划、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等内容,力求反映当前现代农业水土保持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将水土保持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相融合,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代农业水土保持机理与技术研究》可作为国内外环境科学、地学、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学科科教人员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水保科技研究、教学与推广的科教工作者及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水土治理经验。从西周到晚清,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发展了保土耕作、造林种草、打坝淤地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当代的水土保持理论方法,很多都是我国历史上水土流失防治实践的延续与发展。从近现代开始,受西方科学传人的影响,国内一批科学工作者相继投身治理水土流失、改变人民贫困生活的行动中,他们做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土保持也从自发阶段进入到自觉阶段,水土保持事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建设导致水土流失这一问题更加严峻。为应对这一变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也有了新的发展。
而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各种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已有几千年历史,但是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各种替代性农业模式不断涌现,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也处在不断创新和研究中。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在阐释了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了水土流失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章对水土流失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第三章阐述了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措施配置;第四章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进行了研究,分别探究了流域坡面治理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流域沟道治理工程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第五章则对农业水土保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第六章是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途径研究的相关内容。
张亮,男,汉族,博士,副教授,1978年7月出生,辽宁本溪人。本科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河南省科技评价专家库、河南省水利学会专家库专家,《人民珠江》等学术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为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理论与方法、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主持和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发表SCI、EI及中文核心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前言
第一章 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水土保持的核心概念
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趋势及危害
第三节 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水土流失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关系
第二节 土壤侵蚀的类型、形式和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三节 土壤侵蚀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措施配置
第一节 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第三节 水土保持分区及治理措施总体布局
第四节 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规划
第四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探究
第一节 流域坡面治理工程措施
第二节 边坡防护工程措施
第三节 流域沟道治理工程措施
第四节 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农业水土保持的关键技术
第一节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
第二节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
第三节 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第四节 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第六章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途径研究
第一节 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发展背景分析
第二节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与特征
第三节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