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为了尚未绽放花朵的挽歌
几年前,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那幅油画。
是一位少女,穿着朝鲜族传统服装,上身是白色小衣服,下身是黑裙子,绾着发髻,花在环绕着少女纤弱的身体。仔细一看,是含苞待放的紫色和白色桔梗花。少女的表情欲说还休,眼泪似乎马上就要掉下来了,透着哀怨和思念。
虽说画得有些生涩,但是透着淡淡的哀愁,这幅画的名字是《花未盛开》。日军慰安妇受害者e-历史馆网站对这幅画进行了详细介绍,原来是日军慰安妇奶奶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是金顺德奶奶,悲伤地站在尚未绽放的花蕾之前的少女正是金奶奶本人。金奶奶1921年春天生于韩国庆尚北道宜宁,因为家徒四壁,听说招女工,就去了,结果被日本人骗走,抵达中国的南京。在那里,她沦为性奴,每天要接待几十个军人,过着地狱般的日子,被剥夺了青春。
作为美术疗法的一环,金顺德奶奶画的这幅画在韩国和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展出,还送给了教皇方济各,为向世人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十几年来,同几位关心朝鲜族历史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踏查了作为民族历史见证的遗址。有一次,我们前往爆发了庚申年大惨案的鹿沟。
鹿沟位于龙井东南,行程将近五个小时,攀了几十里山路,一行人抵达了目的地。在那里,我们拜谒了死难者墓地,打算返回。有人脚上起了水泡,瘫坐在那里。后来,我们拉住路过的农民,再三请求,并且付了钱,坐上他的耕耘机,才得以返回。
那一天,我们切实了解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帝国主义烧毁了民居和教会,杀了所有的男人,这还嫌不够,他们还将女人含泪埋下的尸体重新挖出来销毁,实施了双重屠杀。
踏查结束后,脚疼依然折磨了我好几天。更让我揪心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鹿沟犯下的滔天罪行。
到鹿沟实地踏查的几年前,一部纪实作品让我受到了强烈的
冲击。
笔者在写小说的同时,在媒体做过二十多年记者,深知纪实作品所具有的魅力。笔者也被纪实文学的魅力所折服,出版过畅销书长篇纪实文学《天国无梦》,在朝鲜族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对这一题材感兴趣,只要是纪实文学作品集,不只通读,而且还会关注其创作者。
有一位叫张纯如的纪实文学作家,是美籍华人,同时也是历史学家,以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而闻名。但是,她本着良知写出来的作品却受到日本极右翼势力的不满,不断遭到威胁,饱受精神痛苦,于2004年,用一支手枪自杀。
出于对这位作家的好奇,我网购了这位作家的成名作、长篇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
这是反映1937年冬天,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前所未有的大屠杀滔天罪行的报告。通过各种记录和对幸存者的网上资料查找,详细描述了日军犯下的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如同在读恐怖小说。作者本着牺牲者中国人的观点,站在欧美的视角,多角度地叙述了南京大屠杀,也如实反映了日本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罪行。
读着厚厚的大部头作品,笔者仿佛得了伤寒,这也是在我的阅读履历中不多见的战栗经历。
此后,在收看CCTV《新闻联播》时,我又有了类似经历。
新闻报道关于吉林省档案局公开收藏的日本关东军的10万件文件资料。
新闻报道说,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有36名朝鲜人慰安妇,每个人在10天里,接待了267个日本士兵。
2014年秋天,我去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此行,我自掏腰包,就是为了去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在南京站乘坐地铁,候车室指示牌和地铁入口的荧光板以及马路上,都有着明显的标记,告诉大家如何去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从纪念馆入口到内部,都刻着大大的300000的数字,强烈地刺激着我的视网膜。这是当时被日军杀戮的中国人的数字。
展出的万余幅资料如实反映了进行100人杀人竞争的日军军官、被砍掉的中国人的头颅和胳膊腿、以活人为靶子、枪刺活埋的情形……反映日军极度残忍的万余幅资料展现在纪念馆里,纪念馆里气氛肃穆,不时会传来啜泣声。
1937年12月13日,古都南京落入日军魔爪。南京沦陷以后,日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肆意杀戮赤手空拳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幼,肆意拷问、强奸、活埋,惨无人道,惨绝人寰。
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仅次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世界史上的惨剧。在人类历史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施无差别式杀戮战的例子从未有过。从短期内在一座城市犯下的滔天罪行来说,南京大屠杀甚于纳粹屠杀。
在展览结束的出口,有一个小空间里,每隔12秒,水珠就会滴落,这是表明当时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每隔12秒,就有一个人被杀害。笔者一一数着那令人窒息的水声,又一次感到了灵魂的战栗。
战后的1946年,在南京军事法庭上,南京大屠杀是明确得到确认的惨案。而且,南京大屠杀的战犯通过南京军事法庭和东京的远东军事法庭被处以极刑。但是在日本,只有部分有良知的人认可这一事实,大多数人公然否认,还胡说什么这是中国人的幻想,从未有过屠杀。极右翼势力中,甚至还有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同样也否认强征慰安妇这一事实。
几十年前,我们的奶奶一辈不幸沦为日军滔天罪行的牺牲品。几十万的年幼花朵被日军强行带走,惨遭蹂躏。
慰安妇赔偿问题从1992年开始提出,韩国牵头,得到了东南亚等国的响应,但是尽管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日本政府仍然无视于此。他们公然说什么慰安妇是自发的性买卖,进行狡辩。
日本政府继否认南京大屠杀后,还厚颜无耻地狡辩。这其中居然还有日本著名的畅销书女作家。作为小说家同行,为她歪曲历史的逆行感到深深的遗憾,并且为此在刊物上发表过杂文。
也许正因歪曲历史,意图摆脱世界道义审判的日本人的团体记忆丧失症,反倒唤起了我创作的冲动。
在荣辱相伴的南京,这座曾经饱受屈辱的土地,我感受到了各种身心疼痛同时袭来。
鹿沟惨案、南京大屠杀以及慰安妇幸存者画的画……这些不同场所,不同的人被同一个人将他们的受难经历串起来,让我的心发疼。猛然间,我醒悟到这些疼痛都是同质性的。
当天坐在从南京返回来的高铁上,我再次决心要把这些疼痛,为了那些尚未绽放的花朵叙述下来。我也考虑该如何写。一直以来徘徊在脑海里的想法再次涌现出来,形成了模糊的框架。
回到家里翻看书柜,发现我收藏的作品中有关慰安妇的寥寥无几。下功夫搜索网站,发现有关慰安妇素材的作品也是寥若晨星。虽说相关报告和纪实文学、论文为数不少,但是艺术进行再现的很少。虽说有一些影视作品,但是,小说尤其少。
其中,也有一些违背慰安妇奶奶初衷,以她们经历的苦难为噱头的作品。日军慰安妇奶奶们是朝鲜族现代史的牺牲品,是告诉人们战争中的人权是如何被蹂躏的活的证人。但是,一些作品不尊重慰安妇奶奶,侮辱她们的身体,不仅不能观照历史,反而再度伤害了本已伤痕累累的慰安妇奶奶们。忘记慰安妇奶奶所经历的历史痛苦,再度伤害她们的现实令人羞愧。
其中,朝鲜族作家的小说作品更加少之又少,反倒是有几部日本和美国创作的作品,良莠不齐,少有佳作。中国和朝鲜族作家这方面的小说作品几乎没有。
我们的作家已经太过理性,麻痹了,而读者群也是少之又少。
尽管如此,这十几年里,我也翻看无数相关小说、人物传记、杂文、随笔,观照历史。近来,这种孤独的作业成为我创作和生活的主旋律,成为我的信仰。在我创作了五部长篇小说后,在对下一部题材进行深思熟虑后,毅然选择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题材作为第六部长篇小说的题材。因为在这历史大事件的边缘,就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鹿沟惨案。
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源于想象,而是依托幸存者的陈述、对于相关事件的记录、纪实文学等资料,意图反映历史的真实与疼痛。
我写这部作品,并不仅仅描述慰安妇的不堪经历,而是通过她们的经历,让世人知道她们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伤害,引发人们的共鸣、反省、救赎。
2015年,《春子的南京》在《延边文学》连载了一年。
同我惯有的创作习惯一样,我不是连载创作好的作品,而是写一篇连载一篇,十分感谢编辑。由于这是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关注的热点,是沉甸甸的题材,因此真正创作起来,我是付出了很大功夫的。
其间,在仅有的50多名慰安妇幸存者中,又有5人含恨离世。每当听到慰安妇奶奶离世的消息,我就觉得受到召唤,坐到电脑前,轻轻地敲打键盘,进行创作。
我在博客里上传了一些篇章,没想到读者反应良好,也有海外读者写来读后感。正因为有了这种支持,连载才成为可能。
今天,小说终于付梓出版了。
首先要感谢京都佛教大学的筱村理惠博士。筱村理惠女士来延边研究尹东柱的时候,得知笔者的《春子的南京》中有大量日语对话,均一一进行校正,并且为在日本来说无异于是烫手山芋的慰安妇题材作品,写了学术性的深度评论。
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牺牲节假日,一起前往历史遗址踏查的同仁们。
在创作过程中,我通读了成堆的资料和相关研究著作,那些真实珍贵的资料成为我小说的框架。请恕我无法一一列举,其中包括朝鲜族学者金成浩的报告文学《从军慰安妇》(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年)、江勇权的游记《被拉去的人们》《被抢去的人们》和千田夏光的《随军慰安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澳大利亚扬·鲁夫-奥赫恩的《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重庆出版社2015年)、石川伊津子的《成为日军慰安妇的少女们》(三千里2014年)、丹尼尔崔的《我是朝鲜的姑娘用眼泪书写的挺身队慰安妇故事》(幸福井2006年)等研究著作对我的小说创作帮助尤其大,在此,谨向这些相关研究学者致以由衷的感谢。
其次,笔者认为,我的长篇小说会成为历史长河中民族人类史的重要一笔。对于荣辱与共、遗憾和希望并存的历史,笔者既没有轻飘飘地一笔带过,也没有夸张,这种使命感和坚定的意志品质成为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这部作品连载不久,居住在黑龙江省东宁县的朝鲜族慰安妇李秀丹奶奶去世。将这部作品作为对在历史的旋涡中,被残忍的战争席卷,成为尚未绽放的花蕾的万福奶奶们的挽歌。
2016年8月15日,写于清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