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后18篇存世作品,散轶近百年全球首度出版。至此,世间再无菲茨杰拉德。
★
从摩登时代的A面转到B面,这些遗作在人们满怀希望做梦之外,清醒地揭开他们在迷失中的挣扎。
★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个梦的国度每个人都有资格做梦,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这是一个醒的国度人们掀开浮华世相,落入坚硬的生活。
★
读菲茨杰拉德,《我愿为你而死》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本足够。
★
这本暗黑故事宝库不适合20世纪30年代,却是21世纪的幸运。
★
菲茨杰拉德抛弃青春作家标签,转向现实主义,艺术上归零的完美之作。18篇短故事,18种镜像,面面都是菲茨杰拉德,也都是你。
★
思维超前一百年。人间值得吗明星吸大麻能否容许婚内开小差,准确预判奇葩说辩题、当今青年情绪。
★ 40张菲茨杰拉德珍贵手稿、生活照片、往来信件等档案图片,创作花絮 未出版遗作,半自传性质文集,见字如面。外媒评论:*珍贵的菲茨杰拉德作品集!
★
《我愿为你而死》与《了不起的盖茨比》配套设计,采用人物形象主视觉,直观抓取美国梦代表黛西与作家*后十年的形象,经典与时尚并存,别样的菲茨杰拉德全集。
导言
……我大概不会再写更多关于青春爱情的故事。1925年我写作之初,就被贴上了青春作家的标签。那之后我写了很多关于青春爱情的故事。这种故事写着写着,难度就增加了,也渐渐缺乏诚意。如果同类作品我能写上三十年的话,不是一位文坛奇才就是一个蹩脚的专栏写手。
我知道这是读者对我的期待,但是我的创作源泉日趋干涸,想来自己还是明智一些,不要坐等它枯竭,而是开掘一口新井,重寻一条水脉……然而,数不胜数的编辑还是把我和热衷追求年轻姑娘的兴趣联系起来到了我这种年纪,这兴趣可能只会给我带来牢狱之灾。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致肯尼特利陶尔,
《科利尔》杂志的编辑,1939年
自从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919年以职业作家出道一炮而红,他便不断被人们刻板地认作用他自己的话说爵士时代的作家。读者们和编辑们都希望看到他写出标准的罗曼司,穷苦的男孩追求富家女、各种派对、光鲜亮丽又卖弄风情的时髦女郎。当菲茨杰拉德进入了更为沉郁幽暗的历史时期,想要尝试不同的风格,写写成熟男子所经历的痛楚,他发现很难打破自己早期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在普林斯顿受校园生活熏陶的年轻作家(《人间天堂》)变成了新婚的得意郎君(《美丽与毁灭》),随后是爵士时代的创造者和记录者(20世纪20年代的短篇集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然后直接让位于《崩溃》中展现的形象,这也是大多数文学传记和读者概念中菲茨杰拉德的样子。就像他提出的,他想要开掘一口新井,重寻一条水脉。而不幸的是,只有很少数人欣赏他的这番努力。
这些故事关于离婚和绝望;关于辛勤工作的白日和寂寞孤苦的夜晚;关于大萧条时期聪明能干的青年上不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关于混杂着战争、恐怖和希望的美国历史;关于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婚姻或是无果而终;也关于纽约城狂野、明快的活力和极度贫困,这是菲茨杰拉德真心爱恋的一座城,他了解它的各种可能性,及其浅薄和丑陋。由此,他展示出的面貌,不是一个忧伤的年轻人虚添年岁、囿于自己刚刚创造的黄金时代,而是立于现代文学中各种实验主义和不断增加的复杂性的最前沿。
菲茨杰拉德认为《我愿为你而死》中的一些故事非常出色,更多地出于个人原因而非经济考量,他对编辑们希望他写爵士乐和酒精、美丽的酷女郎和令人思慕的帅气男孩而拒绝了这些小说感到深深失望。从大学时代起,他就是一位职业作家,一稿又一稿地笔耕不辍,甚至在小说发表或书出版了之后,还会对其进行持续修改。他自己手里的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手写的修改和注释从题献页一直延伸到如今已如史诗般不朽的结尾段落。
菲茨杰拉德希望自己在写作中的投入能够获得回报。他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出版。他努力推动它们出版。然而,这些小说大多诞生于他不再接受编辑修改的时期。在他的事业初期,他对这种改动不是特别在意;有时候编辑们会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修改,事后会让他很恼火,有时这些改动有悖文意,他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1922年他曾抱怨不得不跟《斯克里布纳》杂志的编辑罗伯特布里奇斯海量通信,就为了一篇叫作《雕花玻璃碗》中的该死的一词(不过他那句该死的庸俗新贵保留了下来)。到了20世纪30年代,菲茨杰拉德在删除、润色以及审查文句方面变得越发不愿妥协即便是他交情最深的朋友之一、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纪人奥伯请他做修改;或是支持帕特霍比系列故事,保证了菲茨杰拉德的偿付能力及图书顺利出版的金里奇,提出这样的修改要求,他都不为所动。他宁可把这些故事雪藏。原本它们或许能在他生前等到恰当时机的,如果他活得更久一些。
菲茨杰拉德本人在1936年的散文集《崩溃》中表现的自责和忏悔,比任何人都更为周详地记录了他自己的艰难时刻。他对自己的重新评价体现在这些篇章中:
一个被困在疗养院里的男人,绝望地希望摆脱《噩梦》;一个作家在《一起旅行》中改变了职业生涯;在《我愿为你而死》中,一个摄影师和一位电影明星思考着他们所获成功的有限性,并想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这本集子中的某些故事里,菲茨杰拉德探索了20世纪30年代妇女的各种新机会以及这些机会中依然存在的局限:
《谢谢你的火》中的旅行推销员汉森太太;像露西和埃尔茜这样的青春期少女涉足性爱;琪琪在《越位》中显豁的情感纠葛。传统的婚姻也面临着压力;比如在《向露西和埃尔茜致敬》中,他对于青年一代的自由生活流露出一种混合着赞同和轻视的微妙情绪;而电影剧本《海边的格雷西》,则对他们时而嘲弄时而认可。
书中有四个故事以医生和护士为主角,这显然与菲茨杰拉德当时的生活境遇关系密切。这些医疗故事《噩梦》《打算怎样》《起自静默之地的旋风》《房子里的女人们》从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日趋崩溃的过程中,以及之后持续不断的病痛里借用了很多冷酷的细节。
标题故事《我愿为你而死》,亦被菲茨杰拉德称作《湖之传说》,取材自他在空气清新的北卡罗来纳山区的忧愁岁月。他去那里是为了恢复健康;他害怕自己肺结核复发,希望新鲜的空气能够治愈他也治愈泽尔达。从1935年到1937年,菲茨杰拉德不时重回20世纪30年代早期与泽尔达和斯科蒂生活过的巴尔的摩,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北卡罗来纳各色各样的旅馆中。当他有能力付钱时,他就待在名胜地的旅馆中,包括湖怪旅店、橡树馆和格罗夫公园旅店;当他经济窘迫时,就住在汽车旅馆里,喝着罐头汤,自己在水槽里洗衣服。当他有时间,身体条件允许,且有能力工作时,菲茨杰拉德把自己的生活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愿为你而死》就是当时当地他的生活写照。
撇去菲茨杰拉德投射在作品中的自我和焦虑,某些故事与他的自传恰恰相反。较之探究个人生活的运动轨迹,菲茨杰拉德还思考、书写影响美国文化和历史的更强大的力量,从大萧条时期的贫困问题到种族和公民权利问题,还从地域风俗、观念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汲取灵感,也许还从中寻求庇护。诚然,有时候这些公共的、历史性的问题,与菲茨杰拉德个体的、私人性的问题是混合在一起的。1937年,当菲茨杰拉德离开南部和出身亚拉巴马的妻子去好莱坞时,他思考了很多关于历史和家庭的问题。一个内战故事,在这本小说集中呈现为两个情节完全不同的故事草稿,这是菲茨杰拉德从他父亲那里听来的一桩关于某个堂兄在马里兰乡下被吊起拇指的事儿。《吊起拇指》和《预约牙医》充斥着暴力和酷刑,用词和行事都十分狠厉和菲茨杰拉德同时为《飘》重写的爱情剧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故事尖锐地触及了美国历史中极其重要的时刻,并质疑了由此造成的迷思,而这也体现了菲茨杰拉德对历史和家庭之间联系的叩问,或是他作为一个作家如何受到更为强大的历史性时刻的驱动。这些作品也叩问了原创性和创造力的来源;是念咒般地复述孩提时代听来的睡前故事,或是作为作家,想要发现新鲜的事物。
《芭蕾舞鞋》《海边的格雷西》和《爱之痛》都呈现为剧本提纲或脚本。阅读这些作品让人觉得,菲茨杰拉德是先写了一个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剧本,再将之改造成他喜欢的相应形式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的草稿。比如,《房子里的女人们》一开始读来像是为威廉鲍威尔和卡罗尔隆巴德写的黄金时代浪漫喜剧。随后哀伤的描写入戏,暗沉的阴影笼罩了情节:
英俊的冒险家心脏状况恶化濒临死亡,这正悲剧性地映射了菲茨杰拉德本人的身体情况。凭良心讲,他还有力气向美丽的电影明星献殷勤吗?故事由此出现转折,例如护士批评死去的病人们是瘾君子,以及一位拥有惊人的容貌和一片巨大的大麻田的电影男明星,没有一家电影工作室会同意使用这样的剧本。这个故事抨击了好莱坞的虚荣、谎言和贪婪,但是表面上却是体现了菲茨杰拉德传统美学手法的爱情故事,只不过结局没有获得救赎。他不仅嘲弄好莱坞一直用来牟利的恋爱和浪漫情节,而且嘲谑地模仿、犀利地剖陈编辑们想要他写的东西,并以此为乐。
《芭蕾舞鞋》《海边的格雷西》和《爱之痛》作为短篇小说来说当然是不完美的,但这也是菲茨杰拉德有意为之。《芭蕾舞鞋》是以一位芭蕾舞者为原型写的,但是菲茨杰拉德认为泽尔达的热情以及受过的芭蕾训练能帮助他传达这件事中某些完全真实的东西,并充满创意和感情这令剧本显出了自传色彩。菲茨杰拉德在《海边的格雷西》开头五年后,才重新开始动笔写这篇小说;本书也收录了对它的修订,读者可以对照来看。而《爱之痛》因为是菲茨杰拉德的原作,所以值得留意;里面体现了他对一部完整电影的创意,而非简单地将他人的故事进行改编。
我觉得从写《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夜色温柔》的九年间,对我的声誉造成了几乎不可修复的伤害,因为在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中,我只是一个为他们写晚报故事的作家……
很奇怪,我写短篇小说的老本事消失了。部分原因应该是时代变了,编辑们也变了,但也有些原因跟你我有关大团圆结局。当然每隔两个故事应该有些其他结局,但是基本上我的读者都喜欢青春爱情小说。我不得不更频繁地从过去更远的生活中调动想象力来塑造它。
菲茨杰拉德致泽尔达菲茨杰拉德,1940年10月
《我愿为你而死》中各个故事的想象力,绝对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菲茨杰拉德对此很清楚,这在他的通信中可以明显看出。有些作品显然是为了赚稿费,尽管作品主线、词句和人物都在那儿,但是写得很匆忙,乏善可陈。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债务和艰难境遇对他的伤害不可逆转;他在1936年5月写给奥伯的信中所流露出的痛苦和坦诚,能够从当时的小说中一窥究竟:
债务的事儿太糟心了。它让我的自信丧失到了可怕的程度。我曾经是为自己而写作的如今我为编辑们而写,因为我没时间好好考虑我真的喜欢什么,或去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好比一个人才汲了一点点水就急不可耐地喝起来,因为他实在太渴以至于等不及井里的水充满。哦,但愿我能早点转运。
然而他还是对泽尔达说起《星期六晚邮报》想要他写他不想写的东西,一旦我觉得自己正在写一篇档次很低的文章,我的笔尖就凝滞了,我的文思也飞到了山外。而这些故事,无论是否符合菲茨杰拉德本人或其他人的预期,当它们被集合起来时,都显示了他越来越强的创作自由、对于各种可能性的探索,以及对于大众期待的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标签式作品或传统规则和要求的狂热抗拒。编辑和读者不希望看到年轻人在游轮上做爱?不希望士兵们在战争中受折磨?不希望有人扬言要自杀?不希望好莱坞酗酒吸毒?不希望通过大学运动会贪污受贿?太可惜了。有时候他也愿意修改。有时候,尤其是在那些他耗费了才情去寻求好莱坞赞同的作品中像在《海边的格雷西》中菲茨杰拉德对于手头正在创作的东西的淡漠是显而易见的。但又有些时候,随着20世纪30年代渐行渐远,菲茨杰拉德越来越不愿屈服于外界对他的期望,他们非常惊讶地发现他身上逐渐体现出普遍的现实主义色彩,或是阴郁而破碎的高峰现代派倾向,或仅仅是展现一些他们觉得丑陋的东西。
纯净而精确、宝石般雕琢的句子和优雅的语言,这些菲茨杰拉德早期散文中的特质,在本书最优秀的几篇中同样有所体现。菲茨杰拉德的写作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既明快又阴暗的幽默,充满了美人美景美物的迷人气息,也记录了沐浴月光或斑驳的阳光所能给心情带来的影响以及对读者和作品的喜爱之情。即便菲茨杰拉德对于此生重获人气已经不抱希望,他仍然知道自己曾经有多优秀并且依旧可以优秀下去,1940年的春天,他告诉珀金斯:
我曾经相信……我能够(如果不是一直)让人们感到开心,对我来说这是最有意思的。如今看来这却像是杂耍演员的廉价梦想,是一场化装成黑人的大型综艺表演,而你一直扮演着骨头先生……
不过在写出这么多作品之后,被彻底湮没也是不公平的。就算现在,美国出版的文学作品也很少不受到我的影响话不说那么满,我至少是有原创性的作家。
尽管菲茨杰拉德一直知道,好莱坞在大多数方面对他的写作技艺是有损的,但对他来说,也并非一无是处。在这些故事中,经常出现一连串引人注目的电影般的场景,使用不加对话的长镜头描写,就像是银幕上的视觉画面:
在《我愿为你而死》中,一个奔跑着的男人,呼吸越来越重,跑上奇姆尼岩的台阶,寻找一个姑娘;在《起自静默之地的旋风》中,一辆救护车在慢镜头中缓缓驶来,车中人惊恐而悲伤,看着火光中有一辆满载孩童的校车。这些富于技巧性的描写或是新颖独特的连续镜头,抵消或者说拯救了菲茨杰拉德其他时候对自己才能的妥协和彻头彻尾的滥用,比如在《海边的格雷西》中,他写过一个婴儿爬上了一架竖琴的桥段。1940年4月,他写信给泽尔达:我已经讨厌加利福尼亚了,如果能去法国待上三年,我愿意用余生来交换。不过此前一个月他还对她说过,我正在写帕特霍比系列并且等待时机。我现在有个新的想法写一个喜剧系列,这会让我再次登上那些大杂志的不过天哪,我已经是个被遗忘的人了。这些写喜剧而不是悲剧的新想法,的确会让他重新被人记起。一路走来,不管经历多少困难、酗酒问题和病痛,菲茨杰拉德始终笔耕不辍,并试图在笔下反映他的所见所感。这些故事体现出的菲茨杰拉德最真实的特质,就是它们对希望的承载。
安妮玛格丽特丹尼尔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