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首先阐释了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明确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其次,要照顾到一套系列教材的相互衔接,在各个具体问题的阐述中与其他相应的教材作一定的区别,一些应深入探讨的问题,如关于旅游乘数理论等,应交由《旅游经济》等其他相关教材去解决,《旅游概论》重点是阐述一般的理论问题;第三,《旅游概论》包容的信息量要大,既要运用最新的资料,反映人类旅游活动的最新发展,同时也要对各家的学术观点兼收并蓄,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四,鉴于旅游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故在编写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收集各种最新案例,穿插于教材正文和每章的练习题中,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旅游学的研究中,旅游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比较不受人重视的一个环节,虽然学术界已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迄今尚未完善地建立起来。这就给我们的编写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也给《旅游概论》一书的质量带来了相当大的限制。在苏州编写人员工作会议上,大家对存在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并本着负责的精神,对编写体例、内容及本书的特色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大家共同认为: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的教材,《旅游概论》首先应阐释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明确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其次,要照顾到一套系列教材的相互衔接,在各个具体问题的阐述中与其他相应的教材作一定的区别,一些应深入探讨的问题,如关于旅游乘数理论等,应交由《旅游经济》等其他相关教材去解决,《旅游概论》重点是阐述一般的理论问题:第三,本书包容的信息量要大,既要运用最新的资料,反映人类旅游活动的最新发展,同时也要对各家的学术观点兼收并蓄,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四,鉴于旅游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故在编写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收集各种最新案例,穿插于教材正文和每章的练习题中,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点认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编写过程中。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教材,就是我们按照这四点基本指导思想而共同努力的结果。受学术水平所限,全书难免存在文字、风格上的不统一,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恳请学界同仁和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撰写的作者及分工如下:魏向东(绪论,第一章第四节,第五章第六节,第六章),杨宗兴(第一章第一,二、三节),张树夫(第二章),王安琨(第三章):叶骁军(第四章);王建喜(第五章第一、二、五节);史芝英(第五章第一、三、四节),孙萍(第七章);马明华(第八章)。本书由魏向东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定稿,并统一制作了各章的案例练习题。喻学才教授担任主审。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学术界大量的论著,披阅了众多的报刊杂志,采用了不少学者的观点,除下书后列出的参考文献之外,还有不少论著未能一一标明,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2000年8月
绪论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 旅游的缓慢发展
第三节 旅游业的产生
第四节 旅游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
第二章 现代旅游
第一节 现代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现代旅游的特点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分类和衡量方法
第四节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五节 中国现代旅游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第三节 几种主要类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四节 客源市场的概念及划分
第五节 客源市场概况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范围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特征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美学观赏
第五节 旅游区域的划分与等级
第六节 中国旅游区划
第五章 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业概况
第二节 旅行社
第三节 旅游饭店
第四节 旅游交通
第五节 旅游景区
第六节 旅游产品
第六章 社会支持与旅游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与旅游发展
第二节 旅游产业政策
第三节 中国旅游组织
第四节 国际旅游组织
第七章 旅游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 旅游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第二节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旅游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第八章 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及战略
第一节 现代旅游发展趋势
第二节 现代旅游发展模式
第三节 现代旅游发展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