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79 元
丛书名: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主办
- 作者:周宪,陶东风,周计武,胡疆锋 编
- 出版时间:2018/10/1
- ISBN:9787520135740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0-55
- 页码:33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文化研究是当今知识生产中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与其说它是一个学科,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观察社会文化的角度,一种解答问题的独特思路。
《文化研究(第33辑 2018年·夏)》重点推出了五个考题。“空间生产的社会逻辑”专题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空间生产,以及餐间、社会、资本之间的复杂关系。“视觉影像与城市空间”专题更多地关注影像与现实生活的辩证关系。“视觉凝视与主体性”专题探讨了当代视觉文化中的视觉性与主体性的内在逻辑关系,重点分析了影像技术、影像语言、影像逻辑的更新对接受主体的复杂影响。“数字人文研究”专题涉及数一人文领域的研究对象、方法、范畴,以及数字人文的学理性行知识演化,向读者展示了数化方法对入文学科的革新。“后艺术时代的艺术问题”专题讨论了如何维系艺术共同体,视觉感知的主观普遍性,以及首乐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等益术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另外,《文化研究(第33辑 2018年·夏)》的“学者访谈”栏目是对“文化研究的可能性,包括概松、方法与文化研究在中国发展的具体解析。
文化研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不少年头,从最初人们的观望和质疑,到今天业已成为吸引学界注意力的重要知识生产领域,可以说,文化研究是当今知识生产中最富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领域之一。这些年文化研究在回应本土和全球社会文化变化方面,在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提问能力和解答能力方面,显然超越了许多相邻的人文社会科学而令人艳羡。文化研究与其说是一个学科,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观察社会文化的角度,一种解答问题的独特思路。唯其如此,文化研究是反学科和跨学科,它的问题域和方法论是永远开放的。
作为国内唯一的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以问题导向来办刊,是本刊始终追求的目标,所以专题讨论成为本刊的特色之一。此辑的前两个专题都是关于城市空间的,反映出“空间转向”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当下的学术思考之中。“空间生产的社会逻辑”专题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空间生产,以及空间、社会、资本之间的复杂关系。该专题的五篇文章分别以资本逻辑的驱赶与迁移,空间的修复与重构,以及语言与图像的空间生产欲求等为焦点,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性思考。“视觉影像与城市空间”专题更多地关注影像与现实生活的辩证关系。作为视觉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介,电影和电视在表征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塑造这个世界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该专题的三篇文章强调影像的文本属性,并基于影像特有的时空交错感,深入解读了由此产生的都市文化空间或地域文化的属性与隐喻。
专题一 空间生产的社会逻辑
主持人语
驱赶与迁移
空间生产与全球化的资本逻辑
城市马克思主义批判与中国实践
被逐者史略:一种基于文学史的解读
《我们家在康乐里》的影像行动
——空间抗争实践与都市更新的批判
专题二 视觉影像与城市空间
主持人语
全球化语境下的香港“异托邦”空间再现
全球化语境下新都市电影的“城市想象
电视剧《琅琊榜》的叙事空间与道家隐喻
专题三 视觉凝视与主体性
主持人语
凝视的逆袭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视觉机制与
叙事策略
目光与主体:朗·弗里克纪录片中的凝视
守护人类中心主义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后人类想象
专题四 数字人文研究
主持人语
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突围
数字人文文学研究与近代文学的兴起
——以北美文学研究学科史为中心的文献学考察
朝向“数字人文”的文学批评实践:进路与反思
专题五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问题
主持人语
艺术与共同体
范式之间:康拉德·费德勒对现代艺术研究的奠基
从乐音序列到音乐事件
——以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为例
学者访谈
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其他来稿
论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近代画报中野蛮人图像文明主体与图像
功能的演变
身体交往观视域下的老子思想新探
瓦蒂莫的“虚弱的思想”:辩证法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