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推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时代变迁呼唤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创新。当代中国的学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者,要想适应时代要求乃至领思想潮流,就必须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丛书。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论库,该套丛书计划在若干年内集中推出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高端学术著作,通过大批马克思主义研究性著作的出版,回应时代变化提出的新挑战,抓住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促进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我们希望“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的出版,能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做出更大贡献。
全面深入探讨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是本研究团队多年的共同夙愿。近年来,研究团队的成员围绕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发表了多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我在2014年发表的《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一文中指出:“讲中国道路,必须把它放在世界历史变迁的大背景当中,把握社会历史变迁中力量转移和结构转型。”同样也在2014年,本书第二作者黄相怀在《中国道路破解了一系列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难题》一文中指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战胜如此众多的艰难险阻,把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13亿多人口的大国带入快速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中国道路是破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难题的成功实践。”这些前期理论成果,为写好本书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当然,直接促成本书诞生的,是我于2016年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的《中国道路对世界的四大总体性贡献——对梁漱溟之问的回答》一文。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我在文中还指出,中国道路对于世界至少有四大总体性贡献,即生存性贡献、发展性贡献、文化性贡献以及和平性贡献。文章的发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注目,由此便有了对于本书的策划与实施。
本书是“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研究团队共同研究的成果。它既注重对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尤其是哲学理解,又注重分析研究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或世界意义。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坚持政治话语、学理话语和世界话语相统一,坚持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统一,坚持“用学术讲政治”。
导言“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综合了韩庆祥、黄相怀的研究成果,同时部分地吸收了其他成员的成果,主要由黄相怀负责完成修改定稿工作。第一章“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主要由齐惠负责完成。第二章“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综合了韩庆祥、黄相怀和刘晨光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刘晨光完成修改定稿工作。第三章“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主要由张永负责完成。第四章“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主要由张开、王声啸负责完成。第五章“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主要由王若磊负责完成。第六章“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综合了张城、刘晨光和王培洲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张城负责完成修改定稿工作。第七章“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主要由韩爱勇负责完成。结语“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主要基于韩庆祥、黄相怀的研究成果并由黄相怀完成修改定稿工作。
向世界讲述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面正确深入地向世界阐释中国道路,要求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因此,作为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秉持“用学术讲政治”的理念,力求基于政治的要求、按照学术的标准来研究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当然,我们所做的这项研究工作还是初步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加入进来,在中国大地上做中国人自己的学问,向世界展现“学术的中国”“理论的中国”“思想的中国”。
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j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有关学术机构兼职教授。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能力问题、结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黄相怀,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协作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撰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治心的学问》《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竞争性集权”模式》等著作,翻译《公共协商》《民主与差异》等著作。
导? 言?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一、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
二、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
三、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
四、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
五、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
六、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
第一章? 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格局: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
第二节? 政治运作:选贤任能的官治和治官 ?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
第二章? 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中国道路的历史生成 ?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政治密码 ?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 ?
第四节? 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 ?
第三章? 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 ?
第二节? 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普遍贫穷的问题 ?
第三节? 中国道路使中国人解决了生存保障问题 ?
第四节? 新时期负责任大国的新贡献 ?
第四章? 中国道路的发展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可以发展中国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发展中国 ?
第三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法宝 ?
第四节? 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发展性贡献 ?
第五章? 中国道路的制度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制度的现实逻辑 ?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核心制度及其基本特征 ?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 ?
第六章? 中国道路的文化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文化强国 ?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文化方案 ?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价值贡献 ?
第四节? 中国道路的文明性贡献 ?
第七章? 中国道路的和平性贡献?
第一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
第二节?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第三节?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世界和平 ?
结? 语?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