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从地方创新到全国改革》揭示了一种强劲而又不可预知的态势。在《中国实验:从地方创新到全国改革》中,全能的政党-国家领导下的中国传统大国形象融人到充斥着各种声音、利益和力量的更为复杂的情境之中。中国持续的对外开放、强大的信息技术发展动力以及国际生产链的不断深化都有助于加强政府在政治领域中进行调整和试验的动力。
早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预言便已纷纷而起。人们预测未来几十年将会以众多变革趋势为特征,包括全球化的深化、人口的改变、经济力量的转移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不断威胁。这些发展变化共同形成了对城市、省、国家、地区以及全球治理的挑战。
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增长,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其维护主权的意识不断增强,甚至有时抱有坚定的主权意识,当然,中国还有着庞大的国土面积。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处在全球变革趋势的核心。
在这本及时且具有洞察力的著作中,作者探讨了中国对这一趋势的回应方法,即在中央领导层的有力控制下,谨慎地开展试验。由于中国的领导层提出,不平等和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加剧所引发的众多问题并不会影响中央对权力的控制,因此,中央正在实施,或者说非主动性地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量的地方政治改革试验。
改革的理念是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在近几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上海,还是那些力图回应群众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的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和县,地方政府正在采取一种试错和在做中学的方法。尽管在尝试中学习的理念有时受到中央政府的鼓励,有时传出的是警告讯号,但这种理念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传播开来。
本书揭示了一种强劲而又不可预知的态势。在本书中,全能的政党一国家领导下的中国传统大国形象融人到充斥着各种声音、利益和力量的更为复杂的情境之中。中国持续的对外开放、强大的信息技术发展动力以及国际生产链的不断深化都有助于加强政府在政治领域中进行调整和试验的动力。
这喻示着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本书推翻了西方社会认为中国是一个威权的庞然大物的普遍误解,帮助读者对中国的复杂性进行解读,使读者理解每一方面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包括2012年的领导层换届。
作者为理解中国未来发展轨迹提供了依据。他们找到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线索。政治试验可以使政党一国家体制更为有效,并减少腐败,从而巩固现有体制。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随着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随着官僚体制内国家角色的不断演变以及相应制度的发展,中国可以建构成功的民主化基础。
中国的发展轨迹所带来的影响远不仅局限在中国自身。中国将成为21世纪决定世界秩序的关键力量之一。对于世界而言,作为对话者,稳定、繁荣、民主的中国不同于混乱、威权、瓦解的中国。此外,正如本书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着治理挑战的国家。从陷入政治僵局的华盛顿,到反腐败抗议频发的新德里,再到不断受到各种问题困扰的欧盟,大量证据显示,大型社会的治理变得愈加棘手。对于那些致力于治理改革的人而言,他们也将同样面临着中国政府官员正在努力应对的挑战,如精简行政和寻求公共部门、民营部门的合作。
安·弗洛里妮(Ann M. Florini),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院政治学客座教授。
赖海榕,中央编译局文献信息部副主任,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比较政治学博士。
陈业灵(Yeling Tan),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博士候选人,新加坡学者。
第一章 中国处在十字路口
地方试验视角
中国治理的巨大挑战
地方改革的全球影响
中国变革中的治理架构
国家与经济的分离
改变了的公民
逐渐发展的制衡机制
权力转移的制度化
意识形态重组
预测中国未来
弹性威权主义
崩溃论
民主演变论
陷入困境的转型论
“摸着石头过河”
行政改革
选举改革
社会组织
透明度:从地方试验到国家条例
中国试验不可预知的道路
第二章 精简国家机器
行政改革的路径
地方改革:起步于深圳
监督与监管
下关区的“一站式服务”
政务超市的效果
行政改革仍未完成
第三章 选举机制的发展
政府岗位选举的发展
县级人大
党内选举
地方试验
乳山市党内民主改革
雅安故事
GONGOs的改革:河北省迁西县村妇联主任的选举
结论
第四章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中国特色公民社会
从毛泽东到非政府组织:中国社团生活的发展
……
第五章 从地方试验到全国规则:阳光照进中国
第六章 中国向何处去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