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977 年,四川美术学院恢复了『文革』后的招生工作。77、78 级在读生200 多人。
1979 年10 月 重庆九龙坡黄桷坪正街108 号红白相间的夹竹桃与红砖墙体,把四川美术学院与黄桷坪泥泞街道,隔成两个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的世界。
每到晚上七点,央视新闻联播时刻,一位身着灰色布衣的儒雅老者,都会漫步在黄桷坪街头,和这个偏僻的城乡区域、行人,显得格格不入。
6 月22 日 四川美术学院红砖教学主楼右侧 工艺系一楼教室川美首届79 级染织美术设计专业15 名同学,正静候一位神秘人物的到来。传说中的东方色彩大师李有行先生,在其弟子李宝琴教授的陪伴下步入教室。当
晚的课程是『黑影写生』作业的总结。在贴满教室墙面约200 张黑影写生作业中,
一张美人蕉写生受到李先生的赞扬和解析。关于『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骨法用笔』之法则,第一次在同学们中有了聆听与记忆。1979 年—1980 年,李先生亲自执教于79 染织本科班、79 进修班的写生与教学活动。色彩艺术讲座,是他平生最后的一次出场。还原历史现场是一件难事。30 多年过去了,李有行先生在四川美术学院创建中的特殊地位,让历代师生太过崇敬与怀念。为李有行先生著述,成为了四川美术学院同仁校友的愿景。
从还原我与李有行先生在1979—1982 年,短暂的四年相处记忆出发。我们南行北往,查证、走访、录音、收集实证。从家属、亲友以及依然健在的老先生们那里,探掘出了历史的真相,还原了那个特殊岁月的沧桑印痕。
2013 年云南昆明作为先生曾经的弟子,我和尹丹老师找寻到了李先生的儿女,深度采访和收录了他们关于父亲的第一手资料。7 月,赶到已身患重病的李先生弟子朱炳先生家。并获得了从未面世的资料。回渝两周后,朱先生病故。李先生之子李守忠卧病不起。甚哀!
几十年来,李有行先生留下大量的色彩写生作品珍藏于子女居舍。一生几千幅水彩、水粉作品,也未见专馆陈列。他完善的一部色彩教学体系随着时代、空间的延展,封存在我们记忆深处。超凡脱俗、绝艳丽色。
——谨以此书献给李有行先生
雷鸿智
二○一六年九月 四川美术学院桃花山
雷鸿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文学者、硕士生导师、艺术家、古玩鉴赏家。1979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染织美术设计专业 1983年本科毕业留校至今,现任职于该校设计学院 2001年去法国学习考察现代艺术设计 作品《巴渝盛装》荣获2008年度中国创意设计“红星奖”,同时荣获2008年度重庆市工业设计轻纺类“金奖”,水彩画《繁花》获重庆市第二届水彩画大赛“银奖”。 论文《奇妙的试纸》获2010年度中国教育联合会颁发的学术论文“—等奖”,同时获得2010年度中国教育联合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获2006年度四川美术学院“优秀科研创作成果奖”,获1999年、2005年重庆市政府“优秀先进个人奖”。
尹丹:清华大学博士,青年批评家,策展人,现为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策划教研室主任。曾担任四川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教研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或从业方向为艺术史、现代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展览策划等。对当代艺术现状及艺术市场动态有较为深入研究。目前有几十篇学术成果发表于国内重要学术期刊,数本著作出版,涉及内容包括艺术史论、国内艺术现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