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小龙虾的养殖价值和生物学特性入手,重点介绍了小龙虾的繁殖、苗种培育、成虾养殖及病害防治等内容,通过剖析小龙虾生态高效养殖实例,全面展示了稻田养殖、池塘养殖、湖泊养殖和莲藕池养殖等多种小龙虾的养殖模式。内容主要来自作者第 一手资料,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反映了当前我国小龙虾养殖的新成果,力求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真正发挥科技引领和指导作用。本书可供广大小龙虾养殖户、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新型农民创业和行业技能培训教材,还可供水产相关专业师生及水产动物爱好者阅读参考。
小龙虾是外来物种. 传到中国不过90 年. 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敌害生物加以消灭. 人们真正认识小龙虾的价值不到20 年的时间. 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小龙虾全身都是宝. 许多加工产品不仅可供食用. 而且还广泛地用于医药、环保、食品、保健、农业、饲料及科学研究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在小龙虾养殖刚刚起步时. 小龙虾的诸多养殖模式都在探索中. 很多有关小龙虾的养殖理论研究都没有展开. 例如. 小龙虾与稻田的关系、小龙虾的营养学研究、小龙虾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小龙虾的苗种问题等. 近10 年来. 通过农民和技术人员及水产专家的不断实践. 小龙虾的养殖模式有了很大的拓展. 小龙虾池塘的各种混养模式. 如“虾蟹鳜生态混养” “鱼虾混养” “虾莲共作” 等养殖技术已日益成熟. 笔者及同仁在“虾稻连作” 基础上创新的“虾稻共作” 及其延展模式如“鳖虾稻”
“虾蟹稻” “虾鳅稻” 等综合种养技术也趋成熟. 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在笔者与舒新亚老师于2005 年首次试验成功后. 现在也有较大的进展.小龙虾的自然增殖、稻田人工繁育、水泥池繁育、温室繁育和车间工厂化繁育等都在进行广泛的探索. 小龙虾的营养学研究也有较大的突破.一些厂家已开始生产小龙虾专用饲料. 小龙虾的病害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特别是2008 年病毒性疾病的首次且大规模暴发. 为小龙虾病毒病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机遇. 虽然小龙虾相关基础学科和养殖行为的研究还很薄弱. 但是相关技术已经能够成为指导小龙虾养殖的理论体系. 而且这些养殖理论只有在养殖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入发展和完善. 因此. 笔者将自己10 多年的养殖实践结合目前各位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编撰成书. 奉献给大家. 书中某些知识点配有以二维码形式链接的视频(建议读者在Wi ̄Fi 环境下扫码观看). 以供小龙虾养殖人员参考. 规避一些养殖风险.本书第一版自2014 年出版以来. 受到全国各地农民朋友的高度认同. 4 年来累计发行5 万多册. 事实上. 小龙虾养殖取得创新发展. 养 Ⅶ 殖规模实现裂变式增长. 是近3 年的事. 广大农民亲眼所见. 可以从“稻虾模式” 中获得丰厚的“真金白银”. 同时也创下了新时代的农耕文明. 笔者满怀期待. 把最新的稻田综合种养成果加入升级版中. 旨在回馈各位读者. 期待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新贡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本书所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仅供读者参考. 不可照搬. 在生产实际中. 所用药物学名、常用名与实际商品名称有差异.药物浓度也有所不同. 建议读者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 参阅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以确认药物用量、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及禁忌等. 购买兽药时. 执业兽医有责任根据经验和对患病动物的了解决定用药量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得到了许多专家、教授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著名教授王武老师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 并不惜浓墨为本书作序. 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曾令兵博士对小龙虾病害部分做了修正. 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家宏先生提供了大量图片. 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 加之编者水平所限. 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序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认识小龙虾 1
第一节 小龙虾的来源与分布 1
一、名称由来 1
二、引入中国及分布 1
第二节 小龙虾的开发价值 2
一、食用价值 2
二、药用价值 3
三、其他开发价值 3
第三节 小龙虾产业现状与
前景 4
一、产业规模 4
二、产业布局 5
三、市场消费 6
四、产业拓展 8
五、前景展望 9
第二章 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11
第一节 小龙虾的形态特征 11
一、外部形态 11
二、内部结构 12
第二节 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14
一、广栖性 14
二、穴居性 15
三、迁徙性 15
四、药敏性 16
五、喜温性 16
六、格斗性 16
七、避光性 16
第三节 小龙虾的食性 16
一、杂食性 16
二、摄食行为 18
第四节 生长与蜕壳 19
一、生长周期 19
二、蜕壳条件 19
三、寿命与生活史 20
第五节 繁殖习性 21
一、自然环境中的性别比 21
二、产卵类型与产卵量 21
三、交配方式 22
四、产卵与孵化 23
Ⅸ
第三章 小龙虾的繁殖 24
第一节 雌雄鉴别和性腺发育 24
一、雌雄鉴别 24
二、性腺发育 25
第二节 人工增殖 30
一、人工增殖的特点 30
二、亲虾的选择 31
三、亲虾的投放 31
四、雌雄亲虾的捕捞 31
第三节 土池半人工繁殖 32
一、修建繁殖池 32
二、投放亲虾 33
三、自然产卵孵化 33
第四节 人工诱导繁殖 33
一、亲虾的培育 34
二、亲虾产卵 36
三、抱卵虾的人工孵化 37
第四章 小龙虾的苗种培育 41
第一节 水泥池培育 41
一、水泥池条件 41
二、水源要求 42
三、投放虾苗 42
四、日常管理 43
五、幼虾收获 43
第二节 土池培育 44
一、土池条件 44
二、幼虾放养 45
三、日常管理 46
四、虾苗采集 46
第三节 稻田培育 47
一、稻田准备 47
二、幼虾投放 48
三、幼虾培育阶段的饲养
管理 48
第四节 质量鉴别及提高成活率
的措施 48
一、小龙虾苗种质量鉴别 48
二、提高苗种成活率 49
第五章 稻田养殖小龙虾 51
第一节 稻田养虾模式介绍 51
第二节 虾稻连作 53
一、稻田工程建设 53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54
三、小龙虾的放养 55
四、田间管理 56
五、收获上市 57
六、虾稻连作第一案例 57
第三节 虾稻共作 58
一、虾稻共作模式 58
二、稻田环境条件 59
三、养殖模式 61
四、饲养管理 62
五、水稻栽培 62
六、稻田管理 63
七、收获上市 64
第四节 虾蟹稻综合种养 65
一、稻田准备 65
二、苗种放养 65
三、饲养管理 66
第五节 鳖虾稻综合种养 66
Ⅹ
一、稻田准备 67
二、田间沟消毒 68
三、移栽水生植物 68
四、投放有益生物 68
五、水稻栽培 68
六、苗种的投放 68
七、饲料投喂 69
八、日常管理 69
九、鳖虾收获上市 70
第六节 虾鳅稻综合种养 70
一、稻田选择及设施建设 70
二、施基肥与放养 71
三、苗种放养 71
四、饲养管理 71
五、日常管理 72
六、收获方法 72
第六章 池塘养殖小龙虾 73
第一节 池塘准备 73
一、清塘修整和改良 73
二、水源水质 74
三、水草种植 74
四、进水施肥 79
第二节 虾苗投放 79
一、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79
二、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81
第三节 饲养管理 81
一、投饲 81
二、水质调节 82
三、巡池检查 84
四、敌害防治 84
五、越冬管理 84
第四节 虾蟹鳜生态混养 85
一、池塘条件 85
二、水源水质要求 85
三、设置防逃设施 86
四、池塘的清整消毒 86
五、种植水草. 放养螺蚬 86
六、设置蟹种暂养区 86
七、苗种放养 87
八、投饲管理 87
九、水质管理 88
第五节 池塘虾鳝共作 88
一、小龙虾养殖 89
二、黄鳝养殖 90
第七章 小龙虾其他养殖方式 93
第一节 莲(藕) 与小龙虾
共作 93
一、莲(藕) 池准备 93
二、莲藕的种植 94
三、虾苗放养 95
四、莲藕池管理 96
第二节 湖泊、草荡养殖
小龙虾 98
一、湖泊、草荡的准备 98
二、苗种放养 101
三、饲养管理 101
第三节 沟渠养殖小龙虾 102
一、沟渠条件 102
二、放养前的准备 102
三、虾苗放养 103
Ⅺ
四、饲料投喂 104
第八章 典型案例 105
第一节 虾稻共作案例 105
一、潜江市积玉口镇苏湖村
小龙虾养殖户田小云 105
二、潜江市龙湾镇小龙虾
养殖户李江红 106
三、潜江市华山模式 107
四、鄂州市稻田生态繁育
模式 108
第二节 池塘养虾案例 109
一、潜江市周矶办事处小龙虾
养殖户陈居利 109
二、潜江市总口农场曾宇凡
一年三季池塘养虾 110
第九章 小龙虾的饲料与营养 114
第一节 饲料营养与营养
平衡 114
一、能量的需要与平衡 114
二、蛋白质的需要与平衡 114
三、脂肪和必需脂肪酸 114
四、碳水化合物 115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115
第二节 饲料的评价与选择 115
一、配合饲料 115
二、动物性饲料 115
三、植物性饲料 116
四、灯光诱虫 116
第三节 颗粒饲料的生产 116
一、饲料的配方 116
二、膨化饲料的加工 117
三、配合饲料的质量鉴别 117
第十章 小龙虾的捕捞、运输与品质改良 119
第一节 小龙虾的捕捞 119
一、地笼捕捞 119
二、大拉网捕捞 120
三、干塘捕捉 120
第二节 小龙虾的运输 121
一、运输工具 121
二、运输前的准备 121
三、运输方式 121
第三节 小龙虾的品质改良 122
一、个体变小的原因 122
二、提高品质的对策 123
第十一章 小龙虾的病害防治 124
第一节 发病原因与防治
措施 124
一、发病原因 124
二、防治措施 127
第二节 主要疾病诊断与防治
技术 129
一、病毒性疾病 129
二、黑鳃病 130
Ⅻ
三、烂鳃病 131
四、烂尾病 131
五、烂壳病 132
六、虾瘟病 132
七、褐斑病 133
八、纤毛虫病 133
九、软壳病 135
十、蜕壳不遂 135
十一、中毒 136
参考文献 137
索引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