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2017年的重要研究成果,以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为议题,分主题研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学派发展比较研究等板块。主题研讨刊发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教授的新作《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续研究之二(上编)》、刘良华教授研读《黄帝内经》的力作《四气调神与生命之道<黄帝内经>的视角》以及十多所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校开展校园四季系列活动的经验。
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
写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出版之际
李政涛
自从生命·实践教育学创始人叶澜教授将教育界定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以来,生命自觉与人事更为人所关注,解读者、践行者甚众。但天地二字却显得较为冷寂,回应者寥寥,少有人思索词语排序中的微言大义:为何把天地放在人事之前?又为何将生命置于天地之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何谓天地?天地之于人事、对于生命自觉有何价值?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选题的拟定与出版,是对上述问题的集中回应。首要的回应者依然是叶澜教授。通过《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续研究之二(上编)》这一长文(以下简称叶文),打开了学派理论研究的一扇新窗。
在她那里,天地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天地与生命的关系,就是自然与生命的关系,天地与教育的关系,即是自然与教育的关系。这是学派视域下做出新突破的重大问题,它来自研究问题的重大转换:从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转换并推进到自然与教育的关系。前者的载体和切入点,是过往的当代社会发展的教育责任研究,后者则是当今的校园四季活动系列设计研究,因此实现了这两大古老且基本的教育问题的现代转化。
之所以在此时代重返自然与教育的关系探究,是因为它是当今我国教育学和教育改革中尚未深入触及,但却是不可不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源于这是被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在现代科技文明日益发达以及城镇化的双重带动下,人类离开山峦、湖泊、草原和乡村,涌入被钢筋水泥、电脑手机、电线网络等缠绕、覆盖和笼罩的城市。即使以旅游的方式回归自然,以教育的名义走入自然,往往也被相机、摄像机的镜头和各种人造工具替代,人类已经习惯了用机器之眼和机器之光创造的物化产品,来审视和欣赏自然,我们已经逐渐遗忘了如
何用眼睛、耳朵等身体感官,来直面自然,触摸自然,感知自然和倾听自然,将自身生命深深浸润在自然的怀抱之中,为自然所包裹、所浸染、所沉醉,如同我们的先人和古人那样……即使标榜为自然的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自然,其实已非真正的自然,而是被实验室和各种技术手段扭曲和改变后的自然,成为以不自然的方式进行的自然科学研究。
最糟糕的还不在于远离和异化,而在于麻木和漠然:不知不觉间,人类将远离和扭曲自然,视为人生的常态,甚至视为另一种自然而然,是失去自然的自然。在这个意义上,本辑的出版和叶文的推出,凝聚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回归与突破。回归生命与教育的自然本源,在返回式的开掘中,展现出清晰且深沉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脉络,通过历史的回溯与分析梳理,形成对古代中华民族自然之道,而非只局限于对节气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回且重新构建教育和教育学中丢失已久的自然之维,就成了当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研究的新问题、大问题,成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续研究的重要新领域。这意味着需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当代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重新找到未来教育和教育学的突破之路。显然,叶文带来的新突破,遵循了学派的两大思想传统:一是回到原点的溯源式思考方法,包括回到概念的原点(如对自然天的内涵挖掘),回到历史的原点(如对自然之道历史起点及其演变历程的梳理),回到传统文化的原点(如对汉字中医的探察);二是成事成人的思考方式。回归溯源的考察,不只是学问之事,也与做学问之人有关,如同叶文所言:这一溯源过程本身,也是我们自身对自然的再认识,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自然观的再认识。就本人而言,这是一次个人意义上的对中华文明之根的回归,是因回归而获得精神生命的滋养过程。没有这些改变,我们很难真正读懂传统,热爱传统,深度发挥传统的教育价值,很难真正使中华传统中精深的自然观,在今日得到复兴、发扬并实现创造性的转化。
本辑中的另一篇重要论文,是刘良华教授的《四气调神与生命之道》(以下简称刘文)。他以《黄帝内经》这一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视角,厘清了先讲天地(自然)如何,然后以类似故人亦应之的修辞,劝告人类必须守护天人相应的养生大法这一基本思路,并对《黄帝内经》一书中内含的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藏象论等三大理论详加剖析。该文既是对叶文思想中有关中医的理解的具体呼应,也是对前者思想追求的共鸣式表达:以溯源的方式,将生命节律与自然节律融通起来,将生命之道置于自然之道的探寻之中。
理实共生是学派的又一重要传统,其要义在于实现思想与方法之间的双向融通,即有思想的方法和有方法的思想。除了如上两篇理论宏文之外,本辑还刊载了数量众多的来自教育实践者的相关论文。他们大多来自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校的校长和教师。这些文字凝聚了他们将自然之道化入生命之道的实践经验与生命体验,那些蕴含其中的情感的悸动、思想的火花,以及无处不在的实践智慧,同样让人驻足、屏息,并投以深长的一瞥……他们以具身和置身实践的方式,对自然之道、生命之道及其关联进行了明道、证道和行道,并与叶文刘文一起,共同创生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生命·实践之道:从社会中的教育,走向天地自然中的教育,从育人的社会之维,进入育人的自然之维,在天地自然中做教育之事,育自觉之人,最终促成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的大通和大同。这是自然与生命自然与教育和社会与生命社会与教育之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天地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教育之美的息息相通……
若以道为视角观之,本辑院刊的出版,开启了新时期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新的大道: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汲取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的万物之精华,汇通于鲜活的个体生命之中,以实践的方式,变成促成生命成长的力量这是自然的伟力、生命的伟力、教育的伟力交融共生之后产生的天地玄黄之力,它必将绵绵不息,始终与天地同在,与生命同在,与教育同在,因而与我们同在。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于2016年3月正式成立,致力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它传承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优良传统,围绕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方法论和教育学反思与重建等四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目 录
一、主题研讨: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
理论开掘
叶 澜 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续研究之二(上编)
刘良华 四气调神与生命之道《黄帝内经》的视角
实践探索
何学锋 让学生成长更具生命气息校园四季之秋季系列活动实践感
李伟平 姜明红 张勇卫 自然节气生活之小学四季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屠红伟 探索校园访春活动,丰盈学校自育文化
王叶婷 陆 敏 整体架构校园四季活动,发挥最大的育人价值
赵瑛群 构建学校四季,奏响成长和弦
薛 琼 让孩子们有一个不可忘却的夏天花园学校嬉夏活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王培颖 匠心创未来:汽轮娃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列活动的实践案例
尤兆蕾 范向华 诗意校园,孕育生长的力量
张静慧 立足成长需要,重建学校四季生活以玉律小学四季系列活动的重建为例探索四季活动育人价值
郦少春 访春用跨界的方式践行信条的生命哲学
张艳琼 张继锋 李泰峰 春季主题活动开发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
陈爱荣 跟随四季脚步,感受别样生活四季活动初探
张会爱 节气育人价值的综合开发
高梦菲 探寻有生活味的四季
李家成 创生第四教育世界学生暑假生活研究的价值追求与教育实践
杨秀军 张红梅 采掇四季,润泽生命
二、基本理论研究
伍红林 教育的研究方式与中国创新
三、实践研究
庞庆举 学校变革推进中的管理、领导与治理:类型区别与阶段转化
徐冬青 关于新基础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赵晓乐 王 枬 新基础教育视域下班主任工作育人价值探究
四、学派发展比较研究
卜玉华 齐 姗 钟 程 朱园园 中国加拿大姊妹校跨文化互惠学习的叙事探究
杨晓娟 卜玉华 山 雨 车子彤 比较视角下当前中加两国课堂教学的基本特质研究
五、新人新作
钟 程 课堂空间视角下中加儿童形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