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完美结合的蛙类高级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个蛙类物种及其相近似种。这些重要蛙类分布范围遍及全球,分布地从湿润的森林到干旱的荒漠,从寒冷的山顶到庭院、池塘。每种蛙类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蛙类均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
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蛙类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作者还在形态、色斑、体型、生境、生活史、相近物种以及濒危等级等方面探讨蛙类引人入胜的多样性。本书为蛙类的多样性与进化,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本书既可作为蛙类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作为收藏爱好者的必备工具书,还可作为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高级科普读物。
《蛙类博物馆》是一本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级科普读物。
600幅地理分布图,再现七大洲具有代表性的600种蛙类及其相似物种;
详解形态、色斑、体型、生境、生活史以及濒危等级;
1800余幅高清原色彩图,真实再现各种蛙类美丽的艺术形态。
前言
尽管蛙类包括世界上最喧闹、最艳丽和毒性最强的一些动物,但它们通常是比较害羞和腼腆的,很少与人类邂逅。它们大多只在夜间活动,以避免白天的高温和干燥的空气。它们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其一生大部分都在隐居中度日。因此,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在地球上生存着数量极多、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的蛙类也不足为奇。
例如,人们大多知道蛙类能够跳出很远的距离,但仅以此来评价它们多样的运动方式有失偏颇有的善于游泳,有的善于在地下掘洞,有的可以轻松地在垂直的平面上攀爬,甚至还有的可以把张开的前后足当作滑翔伞而在空中滑翔。
关注度的提升
在过去的30 40 年里,蛙类的形象有了大幅度提升,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首先,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生物学家对动物行为学研究产生兴趣并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蛙类身上。他们发现许多蛙类特别是在繁殖期间,所展现的复杂行为出人意料。虽然早就知道雄性会通过鸣叫来吸引雌性进行交配,但研究显示蛙叫声的种类很多,其中也包括雄性之间的交流雄性以此来估计对手的竞争力。对于雌性来说,它们不仅仅可以通过求偶叫声来找到雄性所在位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雌性还能以此来评估求偶者的基因质量。虽然一直认为蛙类通常产卵以后就让蝌蚪自生自灭,但新的发现揭示了不同的亲代抚育类型由单亲或双亲抚育。
其次,蛙类正面临生存威胁。蛙类研究学者的第一次国际集会是在1989 年,当时大家的主要兴趣是蛙类生活史方面的新发现,而保护工作还没有太多实质性行动,但世界上一些曾经常见的蛙类却变得日益稀少,有
的甚至已消失。全世界范围内的蛙类和其他两栖类数量都在下降,这种情况很快就变得尤为明显,即便在保护区内也不例外。目前人们已经明白两栖类的数量下降是全球灭绝事件的重要表现,常被称作第六次大灭绝。
最后,生活在世界上的蛙类比之前所想象的要多很多。为了探寻两栖类数量下降的原因,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去确认两栖类的物种数究竟有多少。目前的物种数量比20 多年前所认知的多了很多。1986 年,记录有4015 种两栖类;到了2015 年中期,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7432 种,而且每周都有新的物种被报道。
本书以600 个物种为代表来展现蛙类的概况,既包括了每个物种真实尺寸的物种照片、生活史和行为的多方面描述,又介绍了每个物种的濒危等级及其数量下降的原因。
[英]蒂姆·哈利迪(Tim Halliday),世界著名两栖动物学家。曾担任英国开放大学生物学教授,19932006年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两栖类种群衰减专家委员会主任。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30余年,参与了一项非常成功的人工保育项目,拯救了濒危的马略卡产婆蟾。撰写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包括《消失的鸟类》(1978年),《性策略》(1980年)和《DK两栖爬行动物手册》(2002年)。与鹰岩共同编著了两版受到高度评价的《两栖爬行动物百科全书》(2002年)。发表了超过80篇关于性行为、繁殖生物学和两栖类保护领域的学术论文。
前 言 6
概 述 8
什么是蛙? 8
复杂的生活史 12
声音的世界 18
蛙、蟾与人 22
种群数量下降 26
两栖类疾病 30
分布与分类 34
为什么蛙类的物种数量在持续增加 36
蛙 类 38
附 录 640
名词术语 642
资 源 646
关于命名规则 648
英文名索引 649
学名索引 652
科名索引 655
致 谢 656
译后随笔(代后记)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