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人辈出,群星璀璨。不少文人的绘画水准非同一般,他们通过丹青的铺张,反映艺术的性情。民国文人绘画,有别于专业画家的绘画,彰显了文人们的文化修养、个性特质、绘画功力,是文人气和书卷气并存的艺术追求。
本书记述了约40位民国文人的绘画生涯,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抒性情,侧面展现当时文人的业余爱好和真实生活,让读者了解他们的文化追求、丹青文心。通过抒写民国文人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与文化喜好,反映出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
2011年起推出的民国文人系列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梅花知己民国文人印章》多次登上各种排行榜,口碑不错(《书法》已经第五次印刷)。此类反映民国文人业余生活的系列书,有一定的读者群,每种估计可销售四千册。
序
早在五四时期,陈衡恪曾开一代文气,积极倡导文人画。他在《文人画之价值》中,归纳文人画有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等四要素。陈衡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他曾总结道,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傅雷在评论陈衡恪和吴昌硕的文人画时说:这两位在把中国绘画从画院派的颓废风气中挽救出来这一点上,曾尽了值得赞颂的功劳。
民国时期,风起云涌、大浪淘沙,文人辈出,群星璀璨。民国文人往往都是家学渊源、博大精深、学贯中西的。不少文人的绘画水准非同一般,他们往往通过对性情的铺张、艺术的张扬、个性的展现,注重情趣、情感和情怀,彰显了文人们的艺术修养、个性特质、绘画素养,让文人气和书卷气充溢着水墨丹青。
民国文人中有些人虽然绘画的功力不够精到,布局、笔墨比较随性,然而,却是富有灵性、别开生面的。他们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显性情,抒写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喜好。
文人画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时期,它成为中国画的代表。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带有文人的审美意趣,流露文人的思想追求,具有文学性、哲理性和抒情性等多重属性。
文人和绘画,两者的关系甚为密切。作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应该是有学养的文人。文化根基不牢固,艺术生命不会长久。强筋骨和抒意趣,是文人画创作的永恒旨趣和价值追求。诸如宋代的苏东坡作为一个文人,擅词能文,加上他的才情和文气,拿笔作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流传千古。明代董其昌倡导文人画,后继清代的渐江、石溪、朱耷、石涛以及后来的扬州八怪。诗书文画,融合一体,是传统文人的共同追求。
民国文人的绘画,是那时期人生理念和品行操守的写照,它铸就了文人绘画的美学和学术品质。由艺到境的演变,展现了民国文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们由以消遣为目的,醉心翰墨,到逐渐转向提升综合人文素养,为绘画注入了哲理和诗味,提升了绘画的意境,营造了浓郁的文气。尤其是他们融汇了诗意和书法的笔墨,进入了文学化造境与书法化写意贯通的新的发展里程。民国文人的心情、学养、诗文、书法、印章等,都成了绘画品位的提高,助推艺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美学表达的深化。
民国文人以丹青抒写情怀、用文心感悟生活,坚守传统文化倡导的清心淡泊和文人雅士的读书思考。他们在追求高雅纯正的笔墨、表达超凡脱俗的情怀的时候,有道义的担当和有风骨的支撑。他们在内敛中充满书卷气,灵动中富有求真味,既有追问求索,又有人生寄托,撑起了一片片人世间蔚蓝色的文化天空。
曹伟明先生长期坚守于文化阵地,在文化行政管理之余,认真读书、勤奋笔耕,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这次他涉足于民国的文人绘画研究,经过挖掘、梳理,遴选了三十五位文化名人的生平纪事和绘画艺术,反映了这些文人为人为画的真性情。读者通过对这些文人丹青的文心体悟,能够了解他们的艺术人生,感悟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理解民国文人对于筋骨意趣的坚持,对于民族气节、文人气节的坚守,以及对于文化的自强、自信和自省精神的彰显。我想这也是曹伟明先生撰写《丹青文心》一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值得推荐。
是为序。
陈燮君
二○一六年六月
民国时期,群星璀璨,文人辈出,其中不少文人的绘画水准非同一般,他们通过丹青的铺张,反映艺术的性情。民国文人的绘画有别于专业画家的绘画,彰显了文人们文化修养、个性特质和绘画功力,是文人气和书卷气并存的艺术追求。
此书展现了三十五位民国文人的绘画生活,约二十九万字,配有二百五十幅图片,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抒性情,意在让读者们通过绘画人生的展现,了解他们的文化追求、丹青文心。通过抒写民国文人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与文化喜好,反映出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