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天生具有诗人的气质,他的一生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喜欢唐诗,他读唐诗,写唐诗,把唐诗的精华化用在自己的生活与诗歌创作中。毛泽东对唐诗的热爱几乎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毛泽东对唐诗的酷爱使他对唐诗很有心得。他曾经说过:“阅读古典诗词名作时,要受点影响才好,要先钻进去,深入角色,然后再爬出来。”因此,他非常重视诗歌的朗读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对于唐诗,毛泽东是一位高明的鉴赏家。他在阅读过程中对唐诗的评点、评论,或许只是三言两语,然而都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同时,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也多次从唐诗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诗词艺术达到又一个高峰。
《和毛泽东一起学唐诗/国学文史启点丛书》将毛泽东在他的诗词、文章、讲话、谈话中引用、化用和圈阅的唐诗,以及他亲自手书过的唐诗进行了辑录,并逐一点评、鉴赏。
第一章 浪漫与脱俗:毛泽东最爱的唐诗气质
第一节 毛泽东评李白——“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艺术性很高”的《蜀道难》
二、“半壁见海日”——毛泽东的写意画
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新意《赠汪伦》
第二节 毛泽东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一、“雄鸡一声天下白”——由黑暗走向光明
二、“天若有情天亦老”——沧桑巨变的导演者
三、“一泓海水杯中泻”——激情与瑰丽的《梦天》
第三节 毛泽东赞自居易——“唐代大诗人”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诗高处,在有平等的心情”
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毛泽东听到落泪的诗句
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盖棺才能定论”
第二章 胸怀政史:毛泽东推崇的唐诗气度
第一节 毛泽东论杜甫——“是政治诗”
一、《赠卫八处士》——“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之事”
二、《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三、《兵车行》——“写得太悲惨了”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来高级知识分子的住房困难问题,是古已有之”
第二节 毛泽东谈李商隐——“无题诗现在难下断语。暂时存疑可也”
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徜徉迷离,不必深究的惆怅
二、“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毛泽东的一段续吟佳话
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以唐诗来倡导风气,
第三节 毛泽东讲杜牧——“喜读杜牧的咏史诗”
一、《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是“人生的哲学、斗争的哲学”
二、《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真是‘折戟沉沙’呀”
三、《题乌江亭》——“卷土重来未可知”,“要学习项羽的英雄气概,要干到底”
第三章 寄兴田园:毛泽东欣赏的唐诗意境
第一节 王维与孟浩然
一、“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木落雁难渡,北风江上寒”——《早寒有怀》
第二节 柳宗元与韦应物,
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古独绝《江雪》
二、“邑有流亡愧俸钱”——“写出古代清官的情怀”
第四章 明月边关:毛泽东赞叹的唐诗神韵
第一节 岑参的边塞风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浪漫与豪情并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秋来倍忆武昌鱼”——因诗而闻名的武昌鱼
三、“遥怜故国菊,应傍战场开”——情韵无限,却又低沉惆怅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第二节 “诗家夫子”王昌龄及其他
一、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李颀《古从军行》——“公主琵琶幽怨多”
三、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第五章 人生与家国:毛泽东理解的唐诗情怀
第一节 毛泽东叹王勃——“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一、“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的诗文“很可以读”
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隔千山万水”,而“心却是连在一起的”
第二节 毛泽东看刘禹锡——“是个唯物主义者,忧国忧民,立志革新”
一、“人世几回伤往事”——“会背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这首诗吗?”
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积极进取的大无畏”
三、“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兴衰更替,借史抒怀
第三节 毛泽东读罗隐——圈阅最多的诗人及其他
一、罗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二、黄巢——“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能解诗”
三、章碣——“刘项原来不读书”
第六章 诗中知己:毛泽东的唐诗岁月
一、苍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深情:“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回乡偶书》
三、乡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五、意气:“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六、失意:“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偶题》
七、坚守:“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温庭筠《苏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