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与政治关系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架构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日益成为一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意义上的外交紧密交织。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贸易政治学的理论沿革、核心概念、基本观点、分析框架,结合主要案例,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贸易与政治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双向互动。
本书是在201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贸易政治学》一书的基础上修订的,增加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内容,使得本书在反映贸易与相应的国际政治关系之间的联动这个主题上视野更开阔,内容更全面,学术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贸易或许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形式,也是广义的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考古学的证据表明,人类最早期的集体武装斗争就是为了确立对贸易路线的垄断地位、获得水资源以及排他性地使用牧草地。遍布希腊历史的无数次战争中,有许多都是为了确立贸易垄断权和控制商业水路。因此,制度经济学派的先驱约翰·康芒斯(John Rogers Commons)曾提出,人类社会存在着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而交易则是贯穿这三项原则的根本的活动单位,也是连接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的基本单位。如果说商品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交易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著名社会历史学家迈克尔·曼(Michael Mann)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权力有四个来源: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这些权力既构成了多重交叠和交错的社会空间的权力网络,也是达到人类目标的组织、制度手段。其中,经济权力把两种社会活动领域整合在一起,一是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界的积极干预,即马克思所谓的实践,二是使从自然界获取的物品进入流通和交换,目的在于转换形态和最终用于消费,亦即贸易。资本主义的市场交换是经济权力的典型例子,体现出弥散性的权力。[美]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刘北成、李少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在当今世界,贸易仍是全球经济舞台上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全球贸易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约20%大幅提升,在2008年和2011年一度超过60%,到2016年小幅回落后仍保持在50%的水平。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一大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加快了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步伐。以亚洲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开放的程度上,甚至超过了高收入国家。随着服务贸易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据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估算,到2030年世界贸易有可能达到27万亿美元,而其中大概有一半的增长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出口与产量的比率也将同步增长,从目前的25%跃升为34%。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出口额将从约3万亿美元增加到12万亿美元以上。在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中,如果所有国家把交易商品(和国内农业保护)关税降低四分之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到2030年将增加2万亿美元,比基期水平增加18%左右。
一言以蔽之,对于绝大部分国家而言,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经济战略,还是部门层面的产业分布,抑或是企业层面的经营战略,都与贸易有着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贺平,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系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重点关注贸易政治学、亚太区域合作、中美日经济关系。
导论探索贸易与国际政治互动的机制1
第一节研究贸易与国际政治互动的意义2
一、 国际政治经济互动的机制3
二、 对外战略与贸易政策选择9
专栏:世界各国的贸易促进机构15
三、 外交政策与贸易政策17
第二节贸易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构建20
一、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兴起20
二、 贸易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21
第三节贸易政治学的研究框架29
一、 贸易政策与双层博弈理论31
二、 双层博弈理论的理论限度及其发展33
专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部门的设置36
第一章贸易的产生与发展38
第一节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38
一、 社会交往与贸易起源38
二、 政治疆域与贸易界限41
三、 社会分工与贸易发展46
四、 交易费用与世界市场48
五、 空间制约与技术突破51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国际贸易60
一、 贸易与西方世界的兴起61
二、 产业革命与贸易的发展64
三、 贸易的全球化史68
专栏:蔗糖的全球贸易史69
第三节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72
一、 国际分工与全球生产网络的新发展72
二、 跨国公司与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84
三、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知识贸易87
第二章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的政治经济学91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92
一、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93
二、 赫克歇尔俄林的新古典贸易理论99
第二节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理论102
一、 重商主义及其理论主张102
二、 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108
三、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113
四、 贸易保护主义的诸多理由121
五、 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127
第三节机会成本与战略性贸易政策134
一、 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135
二、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批判137
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140
第三章贸易与新现实主义142
第一节现实主义权力视角下的国际贸易142
一、 新现实主义与国际贸易142
二、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国际贸易143
第二节贸易与霸权兴衰145
一、 霸权稳定论的理论框架145
二、 霸权兴衰中的贸易因素147
三、 历史上的霸权与贸易149
专栏: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与大萧条160
第三节案例分析:美日争霸与贸易摩擦167
一、 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169
二、 70年代至90年代前期170
三、 90年代中后期以后171
第四章贸易与新自由主义173
第一节复合相互依赖中的经贸因素174
一、 复合相互依存与新自由主义174
二、 复合相互依存中的国际贸易176
第二节贸易、和平与民主178
一、 贸易和平论180
二、 贸易民主论190
三、 对贸易和平论和贸易民主论的质疑210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悖论221
一、 经济增长的奥秘223
二、 贸易:经济增长的引擎228
第五章贸易与依附论240
第一节依附论中的国际贸易242
一、 奥斯瓦尔多·桑克尔与依附性结构分析242
二、 塞尔索·富尔塔多与拉美经济停滞主义245
三、 安德列·冈德·弗兰克与全球贸易视角下的依附性积累248
四、 萨米尔·阿明与外围资本主义形态研究250
五、 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的主流依附理论研究254
六、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与联系性依附发展理论257
第二节依附论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261
一、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国际贸易的阐述261
二、 阿吉里·伊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273
三、 普雷维什辛格假说与结构主义理论275
四、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284
专栏: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90
第三节依附性发展理论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崛起292
一、 传统依附论的发展困境292
二、 依附性发展理论的成功实践298
第四节世界体系论中的国际贸易306
一、 世界体系论概述308
二、 贸易与世界体系的诞生309
三、 贸易与世界体系的变迁311
第六章多边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315
第一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与发展315
一、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315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框架结构与运作机制317
第二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的国际贸易319
一、 关贸总协定与多边贸易自由化319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就与不足324
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发展329
一、 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329
二、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职能331
三、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方式334
第四节作为国际组织的世界贸易组织338
一、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338
二、 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343
第七章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政治学347
第一节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348
一、 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因素348
二、 地区贸易安排在全球的兴起354
三、 地区贸易安排中的政治因素357
第二节新一轮跨地区主义的理论与实践363
一、 传统的地区间主义研究及其不足364
二、 新一轮跨地区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主要特征365
第三节贸易自由化中的地区主义与多边主义368
一、 地区贸易安排:多边贸易体制的绊脚石371
二、 地区贸易安排:多边贸易体制的垫脚石375
第八章贸易的国内政治学分析386
第一节贸易摩擦政治化的内在机制386
一、 贸易与国内政治结构389
二、 贸易保护的政治动力学404
第二节国际贸易中的外来压力与政策协调417
一、 国际经贸交往中的外压418
二、 贸易制裁与国际冲突424
专栏:东芝事件428
三、 贸易交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430
第九章个体层次的贸易政治学433
第一节个体主义视角下的有限理性与有限自利433
一、 有限理性与有限自利434
二、 贸易政治中的平民经济学435
第二节影响个体贸易政策偏好的主要因素437
一、 作为生产者的个体437
二、 作为消费者的个体441
三、 作为公民的个体443
第三节个体贸易偏好的选举影响与政治后果448
后记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