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以俄罗斯的巴赫金、英国的奥斯汀、法国的福柯、德国的哈贝马斯等四位在20世纪西方理论上有着显著影响的理论家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发展的语言学转向为背景,从四位理论家纷繁复杂的思想中梳理和勾勒出他们的话语理论,分析了他们话语理论产生的文化动因,聚焦的主要问题以及给20世纪西方理论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和现实意义。本书对于学界系统了20世纪西方话语理论的多维性和多面性,揭示20世纪西方理论发展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刘晗的博士论文《从巴赫金到哈贝马斯 20世纪西方话语理论研究》即将正式出版。他嘱我写个序,作为他的导师,我欣然同意了。说实话,学生有著述出版,特别是初出茅庐进入学界的博士,其博士论文能在坊间刊行,对于导师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和回报!刘晗的博士论文的焦点是话语理论,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很难研究的课题。在当代国内外学界,话语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在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美学、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汗牛充栋的研究文献中,话语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且语义极为复杂的术语。由此可以想见,对话语问题史展开研究是一项多么艰难且需要学术勇气的工作。刘晗在博士学习期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献,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思考。在廓清话语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流变脉络的基础上,他着重讨论了从巴赫金到哈贝马斯的历史发展情况,揭示了在语言学转向趋势中的话语转向。在这本著作中,刘晗很巧妙地选择了20世纪西方话语理论中基于不同文化传统和思想背景下产生于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的四个代表性理论范式。它们像四个乐章,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纪的话语交响曲,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不同声部演绎了话语理论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令人着迷的思想魅力。巴赫金的话语理论是从其超语言学观念上发展出来的,又在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研究中具体化,如果将这一理论置于其形成的特殊语境,我以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那就是对苏联斯大林的专制主义的尖锐批判。言语行为理论出现并流行于英美,强调的是对语言行为及其意义的解释,后来也发展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文学理论,但是相较于巴赫金的话语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似乎更加偏重于从技术层面对语言行为进行分析。第三个代表性理论是福柯的话语理论,它是法国理论最重要的派别,也是对诸多领域产生极大影响的理论。对福柯来说,话语形成的过程就是权力和知识共生的运作过程,其间所伴随的各种以求真意志为导向的规训,最终塑造了人们根深蒂固的认知型,导致权力对主体的宰制以及在主体中的再生产。最后一个是哈贝马斯的话语理论,与前三者有所不同,哈贝马斯更强调交互主体性及其交往理性,强调差异性对话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这四种理论虽然形态各异,但都触及话语理论一些根本问题、主体间的对话性及其意义的理解,当然还或隐或显地触及人与社会、主体与权力的复杂关系。在我看来,话语理论在20世纪被西方学界高度关注,并发展出形形色色的不同理论,我们有理由把话语理论看作最有生产性的思想资源。在中国晚近,话语理论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话语理论的诸多方法和范畴,也被广泛用于对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问题的分析,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大众传媒领域等。刘晗的这本著作不但分析了这四种代表性的话语理论,而且在比较参照中对它们做出了公允的评价,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从文艺学和哲学角度进行话语理论研究的专著。这本书的出版,我想,会对国内话语理论研究产生一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话语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实践系统,对它的讨论也从来就是开放的、未完成的。刘晗的这个专题讨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路线图,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关于话语理论的研究成果问世。这大概也是刘晗这一专题研究的价值所在。现在,刘晗身处祖国西南的吉首大学,已经从事学校的行政工作不少年头。工作之余,他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这对青年学者来说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当下的中国大学高度行政化和科层化,学术生态极其糟糕,这对青年学者会产生种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压力,那种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的自由探索式的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这与我成长的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生态截然不同。从当下现状来考虑,刘晗虽然一方面从事学校的行政工作,另一方面却念念不忘自己的学者角色,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本书的出版就是一个明证。我真心希望刘晗能继续坚守自己的学术研究,将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不断面世。是为序。
周 宪2016年9月30日于南京大学
刘晗(1976),男,湖南祁阳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后,主要从事20世纪西方文论、传播学理论以及媒介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10余项,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目 录
引 言 从语言到话语 001一、语言范式的建构与确立 002二、语言学的话语转向 007三、语言与话语的比较 012四、研究思路、问题与框架 019第一章 话语的对话性:巴赫金的话语理论 029第一节 批判与反思中的超语言学建构 030一、对个人主观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031二、对抽象客观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036三、超语言学建构与意义观转型 042第二节 话语的对话性与诗学问题 052一、话语内在对话性呈现的两个层面 053二、话语外在对话性与文学体裁问题 059三、人文科学话语的对话性 068第二章 话语与行为:奥斯汀的话语理论 077第一节 话语行为理论的思想渊源 079一、作为行为的话语 079二、回归日常交流的话语 082三、话语行为的规范性 087第二节 话语行为理论的问题聚焦 090一、记述话语与施行话语 091二、表意、施事与取效 095三、话语行为、语力与意义 099第三节 话语行为理论的批判发展 107一、间接话语行为与意向性 108二、严肃话语与虚假话语 111三、文学话语及其建构性 114第三章 话语与权力:福柯的话语理论 120第一节 话语与权力的内在联结 121一、从认识型到档案 122二、话语的位置设定 130三、作为话语基本单位的陈述 135四、话语与主体建构 141第二节 话语形成中的控制与反控制 148一、话语的外部控制 149二、话语的内部控制 155三、话语使用条件的控制 159四、话语控制中的反控制 161第四章 话语与共识:哈贝马斯的话语理论 169第一节 话语交往的普遍语用学设定 170一、从语言资质到交往资质 170二、话语的普遍语用学规范 175三、话语交往的商谈伦理 180第二节 话语交往的乌托邦想象 184一、工具理性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185二、语用学预设与理想的言谈情境 189三、文化社会学塑形与公共领域 193结 语 走向开放的话语理论 201参考文献 208一、著作部分 208二、论文部分 217人名索引 222主题索引 225后 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