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形成多极化战略格局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在《孙子兵法》的学习、研究中开阔视野,独辟蹊径,从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从而形成适应新形势、立足于国家战略的新成果。
《<孙子兵法>今读新解》分为上下篇。上篇采取篇下分章,并标明篇章顺序的体例。每章由原文、译文、注释、解读四个部分构成。下篇从谋略制胜的战略思想、机动灵活的战术思想、重战慎战的战争观、令文齐武的治军观、德才兼备的将帅观、兵以诈立的策略观、重视外因的天地观、因粮于敌的后勤观、先知敌情的唯物观、立足转化的辩证观等方面对孙子的军事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以期建构孙子军事思想的完整体系,为今人研究和传承孙子军事思想提供参考。
春秋末期著名兵学家、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武经之冠冕”“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则被称为“兵圣”“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孙子兵法>-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见《辞海》)。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子”在中国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是对男子的尊称。孙子的始祖是舜,姓妫氏。周武王灭商后,在把周姓子弟(包括文王、武王、周公的后裔)分封到各地作诸侯的同时,还把归附周王朝的一些小国的首领,即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分封为诸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舜的后裔妫满在周初被封于陈,是陈氏的始祖。后因陈国内乱,陈国公子陈完逃到齐国,并改名田完(或许为隐姓埋名,或许因当时田字与陈字读音相近,故改姓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陈无宇之子子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子孙因乱奔吴,孙武为将。宋代学者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齐田完字敬重,四世孙无宇,二子常、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生冯,字起宗,齐卿。冯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作乱,奔吴,为将军。”清代学者孙星衍在校订《孙子十家注》时对孙子的身世作了考证,他在《孙子兵法序》中说:“孙子盖陈书之后,陈书见《春秋传》,称孙书姓氏,书以为景公赐姓,言非无本。”
罗志霖,重庆市荣昌区人,1984年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蜀中隐逸之士,著名学者。中国学习科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学习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退休。潜心治学,首倡“治学学”而独开新派,专注于国学而多有创获。中年时,致力于学习科学研究,出版专著《治学学概论》《自学成才纵横谈》,分别获得重庆市、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为创立学习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治学学”和“自学学”做出了贡献。退休后,致力于国学研究,先后出版了《诸葛亮文集译注》《论语今读新解》《孟子今读新解》《孔子箴言录——论语精编新解》等著作。其中,《诸葛亮文集译注》荣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入选2015书香燕京主题推荐书目,被中国台湾淡江大学历史系列入硕士研究生选修课“中国史史料解读”的参考书籍目录。其事迹入编《学习科学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当代名人辞典》《中国学习科学人物综览》等辞书。
前言
上篇 《孙子兵法》今读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下篇 孙子军事思想概说
一、谋略制胜的战略思想
(一)不战而胜的战略目标
(二)谋形造势的战略基石
(三)知彼知己的制胜思想
(四)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二、机动灵活的战术思想
(一)虚实
(二)奇正
(三)攻守
(四)分合
(五)主动与被动
(六)速决与持久
三、重战慎战的战争观
四、令文齐武的治军观
五、德才兼备的将帅观
六、兵以诈立的策略观
七、重视外因的天地观
八、因粮于敌的后勤观
九、先知敌情的唯物观
十、立足转化的辩证观
十一、孙子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不足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