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山深处小县城里城乡接合部一所小学的校长,作者四年来一直在扣问教育的本真,努力探索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尽管办学条件很落后,连基本的教室数量都不够,作者仍带领全体教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朝着理想的教育方向,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本书内容是作者在该校工作四年中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想过的理。这些思想的火花聚起来就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学校文化积淀的过程,是办学思想、办学特色逐渐明朗的过程。
本书分为四个板块:第1部分为实践篇,记录了作者办学和管理过程中一些事件和思考;第二部分为讲话篇,是作者在学校重大活动和会议上的讲话内容,集中反映了他的办学主张和行动方式,是不断总结的经验,逐渐形成的办学思想;第三部分为心得篇,主要是作者参加各种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与学校实际密不可分,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第四部分为日记篇,是作者决定离开学校后围绕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和留下的遗憾而写下的反思,为继任校长开展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011年8月28日,我没有思想准备就来到通江三小,开始了新的工作。但,回到学校,站在教学第一线,一直是我的愿望。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郊学校变成城镇学校。通江三小没有跟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多半校舍是危房,十三个班在危房中上课,没有一间功能教室,最大的班额近百人,老师没有办公室和桌椅。上任伊始,一刻也不敢懈怠,学校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制定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规划成了第一件大事。2011年年底快放假的时候,因旧教学楼厕所一角垮塌,一名学生受伤,此事件加快了危房改造的进程。学校采取紧急行动,在操场上搭建了过渡板房,拆除了最危险的教学楼,按照规划分步进行建设,8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开建。硬件建设全面启动,软实力建设也必须同步跟进,切入点是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申请为金省晏阳初研究会实验学校,成为首批九所实验校之一,省晏阳初研究会的领导亲临学校指导;邀请重庆师范大学陈星槎教授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设计,虽然方案最终没有被完全采用,但是给“三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省教育报刊社王建强老师多次来学校,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校园文化系统有了初步轮廓.研究成果还获得了教育部教师发展中心的课题成果奖励。课程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也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课程建设是我踏入“三小”第一步就牢牢抓在手里的工作。课程建设对接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具有“三小”特色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受到来自北京名校校长的高度评价:他们充分肯定了我们对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一个偏远山区的城镇小学有这样的思考表示赞赏。虽是这样说,但我们深知一切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一届一届往下干,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三小”的四年里,两次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为形成学校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第四期教育家型校长高级研修班”;二是2014年7月底到8月初,我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主管的“第五届中国贫困山区优秀校长国际领导力奖学金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培训目的就是帮助校长站在高处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通过这两个培训项目我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成了“三小”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决定第六届海外学子支教项目——“七彩英语周”活动在通江三小举行,2015年暑假举行了为期十天的活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为“三小”捐建了“梦想中心”,特别是经华东师范大学开发的梦想课程,助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让“三小”的课程体系更有特色,并且在2015年暑假期间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这是“三小”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四年只是“三小”发展史上的一个瞬间,我不敢奢望自己的工作,特别是记录的这些点滴能对“三小”发展起多大的作用,这些只不过是留在“三小”发展史上的几个脚印而已,将这些文字整理出来,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四年工作的交代。如果能对“三小”的持续发展有点帮助,对其他学校管理者有所启发,使其少走弯路,将是这些文字的最大益处。“最美三小学生”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三届,当初最原始的想法就是树正能量,学身边榜样,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在梳理学校理念系统时,我想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学校的校训,所以最终这本集子以“做最好的自己——走过通江三小的那段时光”为名。
周涛,1972年2月出生,四川省通江县瓦尖山人。
中师毕业后,1990年8月被分配到通江县烟溪乡中心小学任教;1994年8月至1998年5月在通江县原永安区教育办公室工作,任教育干事:1998年5月至2000年2月在通江县碧溪乡中心小学任校长;2000年2月至2001年8月在通江县永安镇中心小学任校长;2001年8月至2008年4月在通江县教育督导室工作,被县人民政府聘为专职督学,并担任永安片区教育督导员;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在通江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工作;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在通江县第三小学任校长;2015年8月至今在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工作。
第一部分 且思且行——实践篇
新学年寄语
平常的一天
又“拖堂”了
“角的认识”观后感
需要结构性思考
“我们等得起,学生等不起”
给校报征名
小鬼当家
留足生命发展的空间
家访小记
我的见面课
难以丢掉的“包袱”
今天的“流水账”
今天工作小结
春天的寄语
——写在学校网站上的校长寄语
今天小记
让“雷锋”驻在心里
昨天回顾
写在《小脚丫》创刊之际
几句不该说的话
也“痛并快乐着”
欠发达地区以学校为主开展“平民教育”的思考
第二部分 声音传递——讲话篇
享受尊严,美丽人生
——在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在新学期第一次校本培训会上的讲话
在学雷锋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课堂因我更精彩
——在全县小学科学专委会年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红军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2012年“六一”庆祝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2012届六年级毕业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2012年秋季开学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在我校省级电教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公民教育实践的研究”
开题会议上的发言
在“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实验学校”挂牌仪式上的致辞
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新年度更上新台阶
——在学校行政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抓住三个关键词建现代学校制度
让梦想伴我们前行
——在4月教师全员校本培训会上的讲话
县人大来校调研工作汇报(提纲)
做最美“三小娃”
——在2013年“六一”庆祝大会暨首届“最美三小学生”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做更好的自己
——在2013年六年级同学毕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13年春学期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
……
第三部分 学无止境——心得篇
第四部分 离别反思——日记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