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淹没许多东西,也会让我们发现许多东西。如何让世人认识长宁、亲近长宁,并支持帮助长宁,无疑是中共长宁县委和长宁县人民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热爱家乡的人的梦想。我们蒙中共长宁县委和长宁县人民政府信任,担任《风情竹海 秀水长宁》一书编著工作,当是尽心尽责。但于我们而言,表达或者说叙述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难于处理好的问题。
最早认识长宁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是作为四川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和四川省民间民俗文化调查团成员来长宁采风的,呆的时间不很长,然而,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此就如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许,分明就是一种缘,2005年我有幸来到长宁工作,与这块土地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也让我有了亲近、接触长宁历史、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的机会。
长宁县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代。战国时长宁县境域为巴国地;秦时,属巴郡。越千年,唐久视元年(700年),那位中国历史上最具魄力、最具风情的女人,医治好了自己的眼疾,改元久视,且在蜀南最远建制了“羁縻长宁州”和“羁縻淯州”。从此,这块土地上的山山水水、芸芸众生与那水做的骨肉,与那秀美、温婉、百媚交柔而又蕴涵着坚忍果决、百折不回的女人有了必然的联系,有了风情万种,万种风情。有宋,长宁建制为军,扼控蜀南并滇黔之地。明时的长宁,凤凰涅槃般成为川南文明的翘楚。清末民初,风云激荡,长宁未曾寂寞,扬名于蜀地,有名于中华。
秀水长宁,风华魅力,可点者广。一日山川形胜,二日资源富集,三日天之独厚。民国时蜀中名流梁正麟所作《长歌行?咏县城诸山》诗可以为据——“县执诸山,苍翠秀拔,不可名状。使置之通都大邑,无论何山,皆足以当名胜。僻在偏隅,人莫之知,是可叹也。诗以张之。
刘立云,男,生于1966年12月,湖南岳阳人,1989年7月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现任中共长宁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序 待字闺中盼艳羡
第一章 汉降以来二千三百年
第一节 建制那年发生的事情
第二节 淯井那时曾辖十州县
第三节 长宁一名定于明洪武
第四节 名录镇乡尽着风流韵
第二章 家诗户书古来多名士
第一节 青山绿水竹海育英才
第二节 唐宋两代宝地有人杰
第三节 明时两榜眼蜀南魁首
第四节 同盟秀杰青史载英名
第五节 一代英烈千秋永留芳
第六节 教科文卫世有人才出(一)
第七节 教科文卫世有人才出(二)
第三章 其民质朴也其俗淳厚
第一节 巴文化为脉遗踪犹存
第二节 客家人风俗生活可寻
第三节 民俗体育与民俗文艺
第四节 虫虫歌歌鸣蜀南之地
第五节 藕花洲文人雅士唱和
第六节 老八景可证旅游渊薮
第四章 民间传说蜀海领风情
第一节 瑶箐播竹海青山着翠
第二节 雅士风流竹乡增文气
第三节 诸葛亮南征遗迹尚存
第四节 洪谟非仙道传说多异
第五节 凡人愤世嫉俗有智慧
第五章 秀水淯婉青山尽着翠
第一节 春夏秋冬四时景不同
第二节 风雨雾雪风姿展万千
第三节 水天一色玉润百媚生
第四节 西明禅钟南亚有显名
第六章 圈点旅游吃住行娱购
第一节 美景有美食更有文化
第二节 居山水间其情如归家
第三节 行云处宛如坐览秀色
第四节 娱乐时成就浪漫之旅
第五节 购旅游精品购好心情
第七章 区位特殊名重川滇黔
第一节 蜀南明珠交通达四方
第二节 天然氧吧诗意之栖居
第三节 桫椤红豆相约亿万年
第四节 云豹中华鲟神州骄傲
第五节 盐卤白云石天之独厚
第八章 “生态、魅力、和谐”新长宁
第一节 新思维力构和谐社会
第二节 社会事业渐具突破性
第三节 经济发展呈腾飞之势
编后记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