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59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实践系列规划教材
- 作者:陈志强, 陈志彪, 白丽月著
- 出版时间:2018/4/1
- ISBN:9787030569134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地区为研究区,以芒萁为研究对象,以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为基础,综合野外调查、室内分析、“3S”技术、生态化学计量学、人工降雨模拟、突变理论、元胞自动机模型和物种分布模型等原理与方法,分析芒萁散布特征与环境适应机理、崩岗区芒萁的生态恢复作用、稀土矿区芒萁的生态恢复作用以及芒萁在生态恢复措施适时介入与安全退出中的应用。《BR》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可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快速监测及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评价等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1.2.1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的生态恢复作用 2
1.2.2 崩岗区芒萁的生态恢复作用 5
1.2.3 稀土矿区芒萁的生态恢复作用 8
1.2.4 生态恢复措施的适时介入与安全退出 12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27
1.3.1 研究目标 27
1.3.2 研究内容 27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8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9
2.1 朱溪流域 30
2.1.1 自然环境概况 31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2
2.1.3 水土流失治理概况 32
2.1.4 生态恢复措施概况 33
2.1.5 生态恢复尚存问题 37
2.2 来油坑未治理区及生态恢复长时间序列样地 38
2.2.1 来油坑未治理区 38
2.2.2 生态恢复长时间序列样地 38
2.3 黄泥坑崩岗区 41
2.4 稀土矿区 42
2.4.1 蔬菜地采样点 44
2.4.2 芒萁采样点 45
第3章 芒萁散布特征及环境适应机理 47
3.1 数据源 47
3.1.1 来油坑未治理区 47
3.1.2 长时间序列样地 53
3.1.3 数据处理 54
3.2 研究结果 55
3.2.1 来油坑未治理区芒萁生长特征与环境效应 55
3.2.2 长时间序列样地芒萁生长特征与环境效应 58
3.2.3 芒萁生长与抵御养分限制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机制 70
3.3 讨论 74
3.3.1 芒萁生长特征及环境效应 74
3.3.2 芒萁生长与抵御养分限制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机制 76
第4章 崩岗区芒萁的生态恢复作用 80
4.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80
4.1.1 数据源 80
4.1.2 数据处理 81
4.2 研究结果 84
4.2.1 芒萁生长特征 84
4.2.2 芒萁对水土流失和稀土迁移的影响 84
4.3 讨论 93
4.3.1 土壤径流、泥沙和稀土元素的迁移特征 93
4.3.2 不同芒萁覆盖下的稀土分布与迁移 95
4.3.3 芒萁对土壤变量的影响 96
4.3.4 稀土元素的影响因素 97
4.3.5 生态恢复建议 97
第5章 稀土矿区芒萁的生态恢复作用 99
5.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99
5.1.1 数据源 99
5.1.2 数据处理 102
5.2 研究结果 110
5.2.1 稀土矿区风险评价 110
5.2.2 稀土矿区芒萁的生长特征 116
5.2.3 稀土矿区芒萁的环境效应 123
5.2.4 芒萁对土壤稀土元素的净化效应 126
5.2.5 稀土矿区芒萁生长的适应机制 148
5.3 讨论 155
5.3.1 稀土矿区风险评价 155
5.3.2 芒萁生长特征及环境的特征 158
5.3.3 芒萁对土壤稀土元素的净化效应 161
5.3.4 稀土矿区芒萁生长的适应机制 163
第6章 芒萁在生态恢复措施适时介入与安全退出中的应用 167
6.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167
6.1.1 数据源 167
6.1.2 数据处理 182
6.2 结果分析 207
6.2.1 生态恢复措施的效应评价 207
6.2.2 芒萁扩散模拟 209
6.3 讨论 213
6.3.1 生态系统恢复的突变性 213
6.3.2 生态恢复措施的环境效应 218
6.3.3 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空间错位及其经济损失 221
6.3.4 芒萁扩散模拟 226
6.3.5 基于芒萁的生态恢复措施调整 227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231
7.1 结论 231
7.2 特色与创新 234
7.3 不足与展望 235
7.3.1 丛枝菌根真菌在芒萁中的作用 235
7.3.2 进一步深化突变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236
7.3.3 进一步深化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 237
参考文献 238
附录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