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创新力》包括:创新力的内涵和时代意义;知识社会的特征和规律;低碳浪潮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和博弈;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挑战;新科技革命的态势和亮点;自主创新的瓶颈和对策;人才培养的误区和途径;后发优势的发掘和弘扬;中国崛起的信念和前景。
纵览世界·前瞻大势·解析创新·开阔视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揭示了创新在当今时代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创新效能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入新世纪后,创新力在国家实力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国家发展的原动力、综合国力的核心、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实质是创新力的博弈。如何通过增强创新力提高区域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一、如何理解创新1912年,美籍匈牙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即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如开发新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发现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创建新的产业组织等,从而实现经济价值的全过程。他关于创新的论述主要限于技术和经济层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形成了新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来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上升为第一生产力,创新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源泉和决定性要素。
随之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创新从技术层面逐步扩展到整个经济、社会领域乃至整个制度,从企业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
从广义上,创新可理解为:把一个新想法在实践中与其他要素互动形成新的组合,而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系统,又是一个过程。创新不是指一项技术的发明,也不是指一个新点子或窍门产生的表面结果。从上述定义可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
尚勇,工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多所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以高级研究员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研修。曾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总执笔人,长期从事创新战略研究。现在江西省委工作。
前言
第一篇 知识社会
一、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历史跨越
二、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初级阶段和重要内容
三、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经济形态
四、网络和知识化——知识社会的社会形态
五、创新力——知识社会的灵魂
六、生态文明——知识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第二篇 绿色浪潮
一、绿色浪潮兴起的主要动因
二、新能源革命是绿色浪潮的主要驱动力量
三、绿色浪潮对经济社会和国际格局的影响
四、抓住低碳经济机遇实现绿色崛起
第三篇 全球化博弈
一、揭秘“全球价值链”
二、“胜者通吃”潜则
三、服务外包世界波
四、技术壁垒与陷阱
五、金融国际旋风
六、企业全球并购
七、资源争夺暗战
八、碳交易角力
第四篇 科技创新波
一、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
二、人类文明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八大需求
三、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和影响
四、覆盖信息化地球的网络世界
五、生物繁花何时变成产业硕果
六、清洁能源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七、抢占空间战略制高点
八、纳米科技默默支撑其他创新
第五篇 自主创新
一、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二、体制机制创新的几个重点问题
三、营造创新环境的几大重点
第六篇 创新人才
一、影响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
二、把握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
三、形成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平机制
四、健全创新人才成长的导向体系
第七篇 后发优势
一、创新力决定国家兴衰
二、后发优势的核心是增强创新力
三、后发优势的关键是创新发展方式
四、跨越的成败取决于制度创新
第八篇 中国信念
一、科学发展到现代化强国——怎样看待中国崛起
二、人民民主到政治文明——怎样看待民主
三、反腐倡廉到阳光廉洁政府——怎样看待腐败
四、修身致知到国家栋才——怎样看待青年的前途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