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张晓林
福今同志将他的诗作《岁月寻芳(续集)》送来,嘱我审看作序。我对诗词歌赋懂得不多,难免有些诚惶诚恐。但我爱读爱看,是个诗词爱好者,审看作序,可先睹为快,拥诗词而修身养性是一件好事。
福今同志长期在党政领导机关工作,是一位尽职尽责、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但想不到的是,他还有执着的诗词爱好和较高的文学造诣,在工作之余广泛涉猎,通过诗词抒发自己内心的豪迈与激情,淋漓酣畅地歌颂爱国情怀与美好理想,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人民群众和锦绣山河的深深热爱与款款情愫。细细品味、反复吟咏福今同志的诗作《岁月寻芳(续集)》,有几个方面的印象极为深刻:
彰显本色,平和顺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对一位友人诗作的评价,我读福今的诗集,也有同样的感受。读“盛世歌吟”篇,读“山水寄情”篇,读“咏物随想”篇,读“心香一瓣”篇,读“故土情怀”篇,无一不朗朗上口,文字清新流畅,韵脚工整对仗,全然没有刻意堆砌华丽的辞藻和生僻的字句,也没有炫耀世俗的浮躁和令人费解的虚妄,更没有词不达意的故弄玄虚和绕弯兜圈,而是敞开襟怀,直抒胸臆,朴实无华,寓意深邃幽远。当下,这一点对于诗人、诗歌写作者,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广大读者需要的。其《诗言自我(十首)》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第一首《生于贫穷》:“彩云之南山青青,黎民陈氏得一丁。生逢乱世家贫寒,祈福盼财名福金。为父早丧母艰难,捉襟见肘茹苦辛。拾荒野菜育儿女,不屈命运旷古今。”最后一首《桑榆为霞》:“长江后浪推前浪,承贤让贤理应当。修身养气志不移,尚勤守廉家风扬。学思践悟耻落伍,临池习诗写文章。老有所学有所养,桑榆为霞亦辉煌”,像民谣,也像广为流布的打油诗,平实如话,娓娓道来,内涵丰盈厚重,纵情放歌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展现一位老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本色。
修辞立诚,情怀真切。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福今诗词中蕴含的真挚感情打动了我。品读诗集,不难看到福今同志实际是用诗的形式来记述他的亲历亲为、所见所感,抒怀他的情感和思想。诗集中有不少繁忙公务的感悟,也有闲暇游览国内外风景名胜的吟诵,还有对亲人、友人、节日、故乡的咏念。应该说,福今同志不是专业诗人,但这并不意味他的诗作缺乏诗的情怀和诗的真诚。相反,读完诗集,最先感到,也是冲击力最大的恰恰是他所具有的诗的情怀和诗的真诚。如果说,诗歌的生命在于真诚、在于情怀,那么《岁月寻芳(续集)》最能打动人的也正在于情怀和真诚,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深印记。福今同志讲情重义、知恩图报,诗集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人生特点。他的讲情重义,既表现在对亲人对同学对同志上,也表现在对党对人民上,还表现在对家乡对祖国上,甚至表现在对花草树木、时序天候上。《辞典之谊》写的是50年前上北大时,经济困难,与同学合买共用一本《英华大辞典》的事:“辞典破旧已发黄,睹物思人发念想。五十年前负笈路,无言之师实难忘”,淡淡的忧愁浸透着浓浓的情谊。《童年艰辛》把童年的艰难制作成诗的动画,展播出来:“云岭蒙蒙山相连,苦难深重是童年。充饥常无隔夜粮,寒冬无被草中眠”。苦尽甘来,福今对于使自己得以翻身解放的中国共产党,感激之情如江河奔涌:“自从来了共产党,翻身解放换新天。幸福日月沐春光,放飞理想向高远。”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情,促使他面对自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写下《苑中花(十首)》,咏物随想、托物寄志;促使他收到亲人寄来的家乡农产品后,写下《乡情四颂》,遥念故土,浅吟乡愁;促使他在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回来后,奋笔疾书,浓墨重彩写下《世纪盛事(组诗)》,全景而又特写镜头式地写下了大阅兵,伸张正义、讴歌盛世。诗的结尾福今大笔写下:“两个百年功成日,何人不敬中国龙?”这是激情澎湃地高举双手的欢呼,渗透着对人民的深情、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对伟大祖国的深情。
继承传统,不泥于古。“丹心未泯创新意,白发犹残求是辉。”福今同志为人谨言慎行,尊重传统,但是决不泥古。文如其人,他的诗集从形式上看是以古体诗为主,也有一些新诗和辞赋。看得出他对古体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我想,如果没有日常的勤奋耕读和深厚积淀,没有对唐诗宋词的深入学习和领悟,没有对中外历史典故、社会名人的基本了解,恐怕很难在诗词中表现出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也很难有直达胸臆的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从古体诗词的要求来看,福今的诗词力求遵从这些严格而又必要的形式,可他没有完全囿于这些限制,从表达思想和意境出发,一些诗有不少大胆的变革和突破。在《岁月寻芳(续集)》中,他的创新图变意识充分体现出来了。在思想内涵上,他极力寻求新意。在歌颂当今一处画界艺苑《古风·樱桃园》一诗中,他在描绘园中美景后笔锋一转:“马良有知应笑慰,艺苑春秋育天骄。陶令曾赋桃源好,我道樱园更多娇。”把读者引入思维的新境地。《访华沙》一诗中,他在描写波兰歌唱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后,奋笔书下“犹似庄生梦蝴蝶,忘却客居不是家”。巧用历史典故,活灵活现地深化了全诗主题。从形式上讲,福今努力继承中华诗词的优良传统,注重韵律,巧妙对仗,语言通俗活泼,为表达好思想和意境,对诗词的题材、选用的语汇、创作的意象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形式和内容很好地结合,在发抒胸臆之时,亦可省人,娱己娱人,善莫大焉。
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和火热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正像《岁月寻芳(续集)》的书名一样,诗集真实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的本源、生活的本源,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怀与情操,无疑是一部佳作。源头活水滚滚来,心既远,味亦长,诗集面世无疑会在社会生活和诗坛中激起一股清新之风,向人们的心田吹去。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2016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