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凡尔赛宫廷生活史,就是一部法国社会变迁史。
推开凡尔赛宫的金色大门,法国国家档案馆中隐匿的真相将呈现在你面前。
住宿、 膳食、水源、取暖、照明、清洁、洗衣,七大主题,展现宫廷生活的奥秘。
君主、廷臣、仆人们,宫廷、花园、小教堂,壮观与卑微、精致与繁冗、排场与穷困,一出出真实的独幕剧此起彼伏,生动再现……
推开凡尔赛宫的大门,见证18世纪法兰西宫廷生活与权力舞台。
1682年,路易十四将宫廷迁往凡尔赛,自此,凡尔赛宫开始作为法国封建社会的权力中心,历经三代国王统治。1789年,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的民众送上断头台,凡尔赛宫的政治全力中心地位也随之消失。
打开书,法国国家档案馆中隐匿的真相将呈现在你面前。
七大主题——住宿、膳食、水源、取暖、照明、清洁、洗衣,全面展现凡尔赛宫的日常生活,揭露了富丽堂皇的背后所隐藏的诸多不便,也使读者认识到权力作用与阶级观念自始至终充斥着凡尔赛宫的每一个角落。
? 住宿 |历代国王不断扩建修缮,住房始终供不应求……
? 膳食 |不同级别的宫宴礼仪,传统法餐的菜品……
? 水源 |大兴水利修喷泉,危及饮用水源和生活用水……
? 取暖 |燃烧木头取暖产生的一系列排烟及火灾问题……
? 照明 |蜡烛是宫中要的第二种货币……
? 清洁 |眼睛所及的一切都需要众多人力来保持……
? 洗衣 |不同级别的衣服所引发的水源之争、晾晒区之争……
繁华背后,一场文化与思想的演变正在悄然孕育。
路易十四的光辉照耀了整个凡尔赛宫。在1789年的秋天之前,法兰西王国的贵族、欧洲各国的宫廷和法国民众都深信凡尔赛宫是权力的中心。
追随着圣西蒙公爵 的脚步,历史学家们揭开了宫廷礼仪的秘密。这位公爵非同一般,他可以用50页的篇幅去介绍凳子排位的礼仪,还能让读者如痴如醉,就好像整个世界的秩序就建立在他太太的座位排序上。还有些历史学家注意到了那些不起眼的配角,比如热那亚大使、迦密山的当若侯爵。
盛大的舞会、晚餐和宴会是伟大统治的见证。即便是最质疑路易十四式奢华的人也会承认,太阳王在宫殿里举办的仪式可以媲美拜占庭时期,而这些庆典最能让仆人和廷臣们相信:获得一切军事胜利也都易如反掌。试想这一景象:当人们在餐厅等候一小时之后,接待人员敲开卫兵室的门,大声喊道“先生们,请吃国王陛下赏赐的肉!”(意即“开饭了”)。最伟大的国王就像雄狮,只可食肉,而实际上此处用“肉”指代一切餐食。
在所有的公共场合,国家形象都与权力的合法拥有者、象征者如影随形。就餐时,餐桌上竖立着一座船型容器,里面放着国王用的餐巾。见到它,显贵的爵爷们要脱帽致敬,贵妇们要行屈膝礼。能靠近这些物件,甚至能用上这些酒杯、瓶子、盘子、餐巾或拥有一席之位的人,飞黄腾达就指日可待了。这种特权表明享有者的社会地位,宣告着他们享有的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浩荡王恩。
如今我们生活在民主社会,可能难以理解当时那种晋升的规矩。其实,那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职业规划而已。世袭、礼仪和应酬就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职业素养”。然而,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让国王看到、听到、甚至责问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如此方可进入权力的“庞大机器”并成为其中的一环。因此,人们需要经常出现在凡尔赛宫,争取或确保那个一直岌岌可危的位置,否则将面临重重困难。
奇怪的是,凡尔赛宫这个“社会”留下的痕迹在今天难以寻觅。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着皇家住所,包括那些1789年以前只有国王的少数近亲有权进入的房间。但是,路易?菲利普将宫殿的北翼和南翼改造为法国历史博物馆后,廷臣们的住所就不复存在了。第三共和国期间更是在此设立了议会,即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召开的特殊会议,负责批准或修订宪法,1958年之前的法国总统也由该议会选举产生;还在地下一层存放了档案,这层之前是厨房、配膳室和地窖的所在。
权力的象征还在,但我们很难想象这座建筑的前身是迷宫般的住所,它们的主人曾是太阳王的廷臣和仆人们。
因此,这部书试图重塑一个已经荡然无存的世界。借助当时的皇家建筑部总监和城市和宫殿总管留下的通信和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宫内日常生活的点滴、那些上位的企图、影响力的竞赛、特权式的优待和尴尬的情形。在这226间公寓的美丽装潢下,拥挤着数以千计的人,有些人蜗居在他们主子的衣柜里,有些人睡在一个简陋的铺位上。在对宫殿内起居设施——水、火、食物——的记录中,显现出的是一种奇特的生活:在这里,要争得地位,每天都得做出牺牲,也要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希望揭示国王、朝臣和供应商之间无时不在的紧张状态。当国王有钱可赏,有官可赐,凡尔赛宫的世界便一幅王恩笼罩的景象。如果其中一项缺失了——就像七年战争之后路易十五的统治末期,或者1780年之后国库空虚——整个王国便僵住了一般,到处都是未付清的账单、日渐凋零的房屋和人们对不合身份的住所的怨言。路易十四时期的镜子失去了光泽,其后的每个国王都有义务擦拭它们。所以,国王们要协调权力关系,熟知精神风尚的演变(比如最时兴的趣味),了解各方竞争力量——首先就从18世纪的巴黎开始。
三代君主的统治期间正是本书涉及的历史时期。尽管礼节和敬意掩盖了硝烟,但一场无情的战争正在进行着。国王们从未改变他们的宏略——甄选和压制,只不过其形式和内容因时而变。
在整个18世纪,凡尔赛宫都存在着一种不可逾越的矛盾。大门背后,伟大和卑微并存,排场与穷困同在,浮华与现实共生。这是一场关于权力的戏剧,尽管观众减少、人心腻烦,尽管房屋颓坏、设施陈旧,一幕幕剧却轮番上演直至终结。就像在看剧时,当时或后世的观众更注意舞台“左侧”;我们想引导观众探索舞台“右侧”,因为这是凡尔赛宫不可或缺的幕后。
(美国)威廉?里奇?牛顿(William-Ritchey Newton),历史学家,凡尔赛宫史专家,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二十年来专注于凡尔赛宫廷盛衰史。担任纽约多家出版社的丛书主编,同时继续从事近代法国史的研究。
他的作品主要有《国王的地盘——凡尔赛宫的法国朝廷,1682—1789年》(2000)、《小宫廷:18世纪凡尔赛宫的侍奉工作和侍从》(2006)、《凡尔赛的花园:光辉和惨淡,从路易十四到大革命》(2011)、《生活在凡尔赛:宫墙之内的日常生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