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丛讨论的重点是当代历史学的新发展问题,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史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它提供了关于国际史学各方面发展的新动态,各大洲、各主要国家、各重大领域、各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著名史家访谈、疑难问题争论、一手史料公布等广泛和丰富的内容。
陈启能,男,1934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老专家协会副会长;国际史学史和史学理论委员会理事。1952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3年9月至1954年7月,就读于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今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历史学系学习,并毕业于该系。1959年10月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世界史组和世界历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任副研究员,1985年任研究员。1984年2月至1985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曾任《世界历史》杂志副主编、《史学理论》和《史学理论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业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俄国史。
当前史学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外史学发展形势分析”学术研讨会纪要【张旭鹏】
略谈当代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分叉化【刘国菊】
晚近历史哲学中的进步观念【〔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著 张文涛 译】
“一带一路”研究
“‘一带一路’与亚洲文明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黄艳红】
“一带一路”建设与文明对话互鉴【吴云贵】
从“绵经绵纬”引发关于丝路各地发展本土传统手工业问题的思考【宋晓梅】
从“五色盐”“西马”东传看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形态【宋 岘】
文明研究
历史意识的危机和文明概念的逻辑—语言学的曲折变化
【〔俄〕伊·尼·约诺夫 著 曹特金 译】
移情、多元文化与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加〕布赖恩?埃文斯 著 张文涛 译】
难谙中国古典及其现代含义:国际关系中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之难
【〔加〕查尔斯·伯顿 著 姚 朋 译】
史学研究
历史学如何走向近代?——渊源、特点和影响【王晴佳】
《近代史家批判》与近代史学批评的兴起【孙立新】
中国史问题研究
关于“新清史”的对话【赵轶峰 等】
病之外:汉代人对疾病的文化理解【彭 卫】
世界史问题研究
当代日本史学的概况与问题【汤重南 张跃斌】
历史思想和史学:东亚【〔日〕佐藤正幸 著 古俊伟 译】
当代西方史学片论【彭 刚】
试论卡莱尔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王利红】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三题【马龙闪】
现代俄罗斯史学中研究卫国战争的基本方向【邢媛媛】
历史学家
汤因比史学三题【张广智】
伊格尔斯访谈录【张文涛 译】
加拿大著名史学家拉姆齐·库克逝世【姚 朋】
俄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学理论家莫吉利尼茨基去世【日 逸】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为该校教授布赖恩·L.埃文斯博士逝世的正式悼词【张文涛 译】
感受瑞典
通向“不平等分配”的社会——“感受瑞典”随笔【张檿弓】
随 笔
涅瓦河畔——留苏岁月的回忆与思考【陈启能】
“锦片签程”炼成记【张建斌】
方志出版社创办纪事【李祖德】
文艺复兴研究
今天为什么要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姜 芃】
浅谈文艺复兴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影响【张椿年】
欧洲文艺复兴的启示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刘明翰】
文艺复兴运动的拜占庭文化渊源【陈志强 张俊芳】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和意义的再反思【何 平 夏 茜】
文艺复兴与政治和谐:人文主义者“和谐国家”设想的重提和再判【朱孝远】
《廷臣论》中的“文雅”教育【李玉成】
存天理而赞人欲——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洛伦佐·瓦拉的《论快乐》【李婧敬】
概念研究
清末民初现代“社会”概念在中国的形成与传播【陈启能 姜 芃】
对印度教的“梵”概念、儒家的“天”概念和道家的“道”概念的比较分析【倪培耕】
历史之窗
向日本追索赔偿 ——周锡卿参与二战后对日索赔工作述略【周用宜】
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波茨坦体系【〔俄〕亚·奥·丘巴里扬 著 曹特金 译】
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全球视角【李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