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和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主题发表诸多成果,人民网、新华网做了集中报道。人民网还摘编会议论文专门做了专题栏目,引起一定社会反响。
《中国对日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为研讨会论文拔粹,深入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思想,学习阐释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对更好地把握中日关系提出了若干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国外交又迎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引下的新局面。这是契合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的新需要,是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是实现新旧交替、承上启下的新发展。
中国古语有云,“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这是中华民族进行战略谋划的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适时提出并执行相应的外交战略,为中国一步步登上国际大舞台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新时期,世界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调整,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增大,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中国外交战略思想一脉相承,不断开拓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境界。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地判断时代潮流的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特点,以战略的高度和前瞻的视野,因应国际因素的变化,拓展创新,全面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道路。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称,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层努力将之前历届政府战略思想遗产进一步发扬光大,把中国的外交政策重塑为“积极参与”。
具体而言,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不断“采取新举措”,如国家领导人积极作为,精心选择出访国家,频密外访,积极推动中国在全球的外交布局;召集和承办重大国际会议,接待多国领导人访华,主场外交有声有色,不断提升软实力;国家领导人参与外交设计,各种场合传播中国文化,主动进取的同时强调互利共赢;周边外交坚持“两条腿走路”,坚决捍卫核心利益,同时加强合作、管控分歧,在全球事务中更积极地承担大国责任。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上篇 新时代中国对日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
习近平国际关系新理念与中日关系
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与对日外交实践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日关系“再正常化”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关系
从习近平涉日论述看中日关系新时代特征
中篇 中国对日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回顾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对日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对日关系中的公共外交及影响——以中日佛教交流为视角
毛泽东、周恩来的日本观与对日外交战略发展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中日关系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简论中日友好思想与中日关系实践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跨世纪的中国对日外交
“暖春”时节中日关系的形势与任务
下篇 中国外交棋局中的中日关系
国际形势新变化与中日关系的可能前景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中国周边地区局势和中日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日关系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日方略
中美关系发展视域下的中日关系
中日新型国家关系的构建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8月12日)
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1998年11月26日)
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2008年5月7日)
中日四点原则共识(201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