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学界出现了相当一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成果,而从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角度从进行的研究和著述相对较少。本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30年来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如“三步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基本政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另一方面,又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既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一般意义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性和具体差异性,又对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所应关注的重大问题,如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执政党建设及领导水平、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等做了分析论述。
全书目录如下:
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第一章“初级阶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
第二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大业(上)
第三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大业(下)
第四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第五章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六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比较
第七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创新性、风险性与“思维底线”
第八章 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际合作的环境分析
第九章 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
第十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衔接与发展前景
结语:中国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前 言
社会主义研究同所有科学研究一样,其生命力和本质都在于理论创新。对研究“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项“全新的事业”而言,情况更应如此。
然而,读者看到这部名为《论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且篇幅不短的专著之时,可能会这样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总结基本国情,把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一个大阶段确定为:“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第一次做出了权威阐明。因此有段时间,理论界兴起过学习、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热潮,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人人耳熟能详,而今再就相关问题写出长篇大论,能有深化和发挥吗?为此,笔者需要依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依据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形态的建设成就和发展趋势,首先扼要说明研究和写作本书的新视角、新思考、新探索和思维逻辑。这是笔者的责任和义务,旨在求得读者对该研究的关注、理解和认同,以便与学界同仁一道,继续思考和研究我国在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所提出、积累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持。
进入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时代成就的基础上,所开创和奠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大最直接的理论支柱,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更根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根据。
据此,本书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围绕两个基本概......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评审组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评审组成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邓小平理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主编)、《现代哲学思维的智慧》(主编)、《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研究》(主编)、 合著和主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读本》和《马克思主义150年》等多部。
·上册·
导 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要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一致性
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新”在何处?
第一章 “初级阶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现实根据和基础性意义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
第二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大业(上)
一 实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建设的还不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二 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事业
第三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大业(下)
一 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二 依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及其战略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
第四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历史性形成
二 “五位一体”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待解决的问题(上)
三 “五位一体”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待解决的问题(下)
第五章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锁定和完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 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全面深化改革”
三 用好和用足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
四 强化和巩固政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
·下册·
第六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比较
一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不能混为一谈
二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同”与“异”
三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源于和高于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
第七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创新性、风险性与“思维底线”
一 十多个“如果”的警示:体制改革和创新伴随风险性
二 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有“底线思维”
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底线思维”的基本指向和维度
四 “底线思维”的主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章 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际合作的环境分析
一 从当今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的统一看中国与外部世界
二 坚持改革开放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国策
三 坚持在开放中自主发展,反对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
第九章 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
一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的根本是永葆其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 党员干部队伍要拒腐防变就必须狠抓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章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衔接与发展前景
一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两难选择”与方向问题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三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其更高阶段的历史性衔接的思考
结 语 中国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