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卷构成,各卷均按照教育发展的时间脉络分为三编。上卷中国教育史包括: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两章),分别论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教育状况;第二编,秦统一至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五章),分别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的教育状况;第三编,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教育(两章),分别论述晚清、民国两个时期的教育状况。下卷外国教育史包括:第一编,外国古代教育(三章),重点阐述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三个时期的教育状况;第二编,外国近代教育(两章),重点阐述17-19世纪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和重要的教育思想;第三编,外国现代教育(三章),重点阐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20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20世纪的主要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
《中外教育史》: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将整个环地中海地区都并入罗马共和国的版图。罗马人征服希腊半岛成为罗马教育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罗马人在政治上征服了整个希腊的同时,希腊则在文化上征服了整个罗马。
随着希腊并人罗马版图,大量的希腊学术书籍和艺术品涌人罗马,这些文化作品以及哲学成果深深地吸引了罗马学者。在教育领域,大批希腊学者进入意大利半岛开始依据希腊的教育传统,在共和国境内开办私人性质的学园,吸引了大批的罗马公民求学。在关于是否接受希腊文化的问题上,罗马的文化精英之间曾经发生过冲突。但是经过一个世纪的探讨,罗马人普遍接受了希腊文化模式,并推动了拉丁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融合,罗马的教育开始了一场希腊化过程。
在教育领域,罗马人接受了诸多希腊人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希腊人关于学校体制的构想。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由私人创办的小学、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这三种学校体系在其产生之初是各自发展没有任何联系的。但随着罗马人对教育实践的不断总结,这三类学校逐渐相互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一)小学
罗马的小学被称作卢达斯(ludus)。一般是由私人创办的,由租用来的简易房屋或神庙的房产作为教室,设施十分简陋。罗马的小学接收7~12岁的儿童进行教育,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算术以及背诵罗马的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当时的小学教师大多是由奴隶或地位低下的自由人来担任,收入微薄。在小学中学习的学生多是平民子弟。这时的贵族子弟多因袭罗马的传统,在家中邀请家庭教师来给予指导。
(二)文法学校
文法学校是12~16岁罗马青年的主要启蒙场所。文法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教授基本语言技能的学校。在罗马,最早的文法学校都是由希腊人开办的,以教授希腊语的文字和语法为主要教学内容。此后,随着罗马拉丁语在大量借鉴希腊语词汇与表达方式的基础之上逐渐成熟起来。各类文法学校也开始教授拉丁语文法。在文法学校中,学生被指导阅读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了解词汇与语法,同时也了解希腊和罗马著作中涉及的自然科学、哲学、历史学的基础知识。文法学校一般收费较高,教师待遇和教学条件较好,对学生管理十分严格。到文法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罗马贵族或比较富裕的罗马公民。
(三)修辞学校
修辞学校是罗马教育中最高等级的学校,是专门为培养罗马政治家开办的专业学校。在文法学校毕业的有志投身于罗马政治之中的青年,都可以通过缴纳巨额学费进入修辞学校学习。修辞学校一般学制4~5年,主要学习修辞学和雄辩术。这种教育方式完全参照于古希腊的教育理念。在修辞学校中,学生要广泛涉猎修辞学、雄辩术、哲学、历史、政治学、伦理学、地理、音乐、法律、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指导教师会定期拟定题目,由学员用希腊语和拉丁语分别进行演讲,并在学员之间开展辩论。实践性的教学成为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方法。
除上述三种学校体系之外,共和时期的罗马还存在着多种专业性学校,如法律学校、医学学校、建筑学校等。这些学校数量和规模都很小,教师由实际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来担任,多采取学徒制。学生成为教师的学徒,在学成之后就可以协助教师开始进行正式的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学校成为共和国教育主体之外的有效补充。三、帝国时期的教育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超越元老院的统治权力在罗马建立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帝国时期的罗马统治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历代皇帝都在追求加强自己的权威。帝国早期的几位皇帝看到了教育对于控制公民思想和为国家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做出了大力兴办教育和教育国有化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