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老大哥主宰一切权力、情感与意识的黑色世界中,真理部负责篡改历史与制造谎言,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负责酷刑、折磨与思想改造,富足部负责限量配给永远短缺的各种物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就是一名在真理部这部谎言机器中工作的外部党员。表面上看,他是一颗忠于职守的螺钉;但在他的内心中,却埋藏着*不可饶恕的罪恶源头:思想罪。他痛恨老大哥。在异端思想的驱使下,他犯下了那个世界中一切可以想象得的罪行:私藏历史真相的证据;在日记中记录个人的思想;还有,发自肺腑地爱上一个女人。从他犯下思想罪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对此他再清楚不过。*的问题在于,在思想警察将行刑的子弹射入他头颅的刹那间,他能否*后一次反抗老大哥,保留那只属于他自己的爱与恨?
创作于1948年,《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是这位反乌托邦先知对于未来的可怕预言。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年代,这个预言某种程度上一次又一次地应验成真,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恐怕永远都不会过时。
背景介绍:
1947年至1948年,奥威尔由于罹患严重的肺结核,到苏格兰的朱拉岛疗养度假,期间他决定将一生对于社会主义事业信念和思考以及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社会变迁写成一部具有警醒意义的政治寓言,警告后人关于极权主义的威胁和狰狞面目。在1944年致友人诺尔威尔梅特的信件中,奥威尔已经流露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信件内容如下:
我必须说,我相信或我很害怕,这种事情正在全世界蔓延滋长。无疑,希特勒很快就会销声匿迹,但代价是斯大林、英美两国的百万富翁和各个戴高乐式的小元首得势。各个地方的民族主义运动,就连那些源于抵抗德国人统治的运动,似乎采取的是非民主的形式,群众围绕在某个超人式的元首(希特勒、斯大林、萨拉查、弗朗哥、甘地、德瓦勒拉就是一个个例子)的周围,并接受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以不择手段的理论。世界各地的运动似乎正在朝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迈进,在经济意义上它是可以行得通,但它并不是以民主手段进行组织,随之而来的将会是等级森严的阶级体制,还有感情用事的推行恐怖的民族主义和不相信客观真理的存在的趋势,因为所有的事实都必须吻合某位一贯正确的元首的指示和预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并没有能被广为接受的历史这回事,而一旦不需要动用军事手段迫使人们就范,讲求精确的科学也将受到威胁。希特勒可以说是犹太人挑起了战争,而如果他没有被消灭,这番话将成为钦定的历史。他不会说二加二等于五,因为在弹道学的意义上,二加二必须等于四。但如果我所恐惧的那个世界真的来临的话,一个由两个或三个彼此无法征服对方的超级大国共同统治的世界,那时候,如果元首希望的话,二加二就会等于五。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们正在前进的方向,但是,这个过程应该是可以被扭转的。
英国和美国相对来说不受极权主义的影响。无论那些和平主义人士会说些什么,我们还没有变成极权主义体制,而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迹象。正如我在《狮子与独角兽》里所解释的,我对英国人民和他们推行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而不会消灭自由的能力充满信心。但你必须记住,英国和美国还没有真正去努力尝试过,他们还没有体验到战败或遭受严重挫折的滋味。除了好的迹象之外,还有坏的迹象抵消了积极影响。首先,人们普遍对民主的衰微持冷漠态度。譬如说,现在英国26岁以下的人没有投票权,而迄今为止群众对这种情况根本满不在乎,你知道吗?其次,事实上,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比群众更加认同极权主义。英国的知识分子大体上是反对希特勒的,但代价确实接受了斯大林。他们中间大部分人认可种种独裁手段、秘密警察、毫无异议,全面篡改历史等做法,只要他们觉得这对我们自己人有好处就可以。事实上,英国并没有法西斯主义这番话在很大程度上或许意味着当前年轻人正在别的地方寻找他们的元首。你无法肯定这种情况不会改变,你也无法肯定十年后群众的思想不会变得像和知识分子一样。我希望他们不会,我甚至相信他们不会,但这要经过一番斗争作为代价。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声称诸事顺利而不去指出危险的迹象,你只会在极权主义步步逼近时推上一把。
你或许会问,如果我认为世界的趋势是迈向法西斯主义,那为什么我要支持这场战争?这是一个两害权衡的选择我猜想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一样。我对英国的帝国主义有足够的了解,它令我感到厌恶,但我不会去支持纳粹主义或日本的军国主义,因为后二者更加邪恶。同样的,我支持苏联而反对俄国是因为我认为苏联不能完全摆脱它的过去,它还保留着相当程度的最初革命时的理想,比起纳粹德国,它是还比较有希望。我认为,而且从1936年前后战争开始时就一直这么认为:我们是比较好的一方,但我们必须一直让情况保持下去,而这要求我们常怀批判的态度。
在离开伦敦前往朱拉岛之前,奥威尔致信向维克多戈兰兹要求中断他与戈兰兹出版社的合约。与维克多未能在出版《动物农场》一事上令奥威尔对多年的合作关系感到心灰意冷,在信中他直言不讳地写道:……《动物农场》是一个关键因素。在这本书完稿时,我很难让它得以出版,当时我就决定,如果可以的话,我将把自己以后所写的作品都交给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因为我知道愿意冒险出版这本书的人,也会冒险出版任何书籍。经过奥威尔的两次致信要求,维克多戈兰兹最终同意终止合同。奥威尔得以收回作品自由投稿的权利。《一九八四》的原名是《欧洲最后一个男人》,但奥威尔在权衡再三并结合编辑弗雷德里克沃堡的建议,选择了一九八四作为最终出版的书名。
内容梗概:
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生活在大洋国一号空降带的首府伦敦,在真理部上班,担任编辑,工作是根据上级指示,对历史进行篡改和捏造。表面上他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实人,听从领导的命令,卖力地在两分钟仇恨仪式上表现忠诚,与同事和睦相处,但私底下他对现实充满困惑和不满,在独居的公寓里冒着被思想警察逮捕的危险撰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宣泄对最高领袖老大哥的不满。他还多次跑到党员禁止涉足的黑市,购买自己心仪的来自旧世界的钢笔、日记本和各式小玩意。同样在真理部上班任职于虚构司的充满魅力的神秘女子朱莉娅主动接近温斯顿,并大胆地表达对他的爱慕。两人情投意合,多次躲过重重监视进行幽会,末了,两人还搬进了无产者居住的区域一间旧货店的阁楼。
温斯顿的好友塞姆醉心于上级领导分配的创造新语言的任务,并得意地与温斯顿分享自己的新语言创建成果,一如温斯顿的预料,太聪明的塞姆在某一天神秘地消失了,成为似乎根本不曾存在过的非人。
一直被温斯顿认为是是密谋推翻现行政权的地下组织兄弟会的成员党内的高级人物奥布莱恩主动接近温斯顿,并在他的寓所承认自己就是兄弟会的成员,并将兄弟会的领导人埃曼努尔古德斯泰恩的著作《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借给温斯顿。书中的内容向温斯顿阐述了当时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真正的含义,以及大洋国的口号:战争即是和平。自由即是奴役。无知即是力量。的内在逻辑。从奥布莱恩口中,温斯顿终于得悉萦绕于自己心头多年的那首伦敦童谣的所有歌词。
但就在温斯顿和朱莉娅接受了革命熏陶,并陶醉在幸福宁静的二人世界时,思想警察逮捕了他们(旧货店的老板正是思想警察的密探),而奥布莱恩则是审讯的执行人,他以种种惨无人道的方式折磨温斯顿,迫使他从思想深处接受党性的逻辑和要求:二加二等于四并非客观真理,它可以因应时势的要求和领导人的意志,既可以等于四,又能够等于五。最后,为了实现最彻底的改造,温斯顿被押到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的101号房,以一笼温斯顿最害怕的凶恶饥饿的老鼠作为威胁,迫使他出卖朱莉娅以自保,粉碎了他最后的个体尊严。
温斯顿被释放了,和以前接受过终极审判的前领导人一样,他成了栗子树咖啡厅的游魂野鬼,虽然有名义上的工作,在政治上已经被宣判死刑。他和朱莉娅不期而遇,双方都坦诚自己背叛了对方,爱情与尊严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两人黯然分手。在栗子树咖啡厅的军事胜利通告节目播放时,温斯顿在精神上得到了最终的救赎,他的抗争最终结束,他的自我被最终泯灭,成为热爱老大哥的忠实奴隶。
作品评论:
《一九八四》于1949年6月8日出版,立刻在大西洋两岸引起热烈反响。《新政治家》表示这是一部令人手不释卷的杰作作品;《纽约客》盛赞这是一部深邃恐怖而引人入胜的好书;《标准晚报》称之为自战争以来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伯特兰罗素在《一九八四》初版时的护封上写道: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这本书。我的对《动物农场》推崇备至,而由它所产生的热烈期盼并没有失望。《一九八四》力度万钧地刻画了一个牢固的极权主义政体下的种种恐怖情状。西方世界必须警惕这些危险,而不只是狭义上的对俄国的恐惧。奥威尔先生以非凡的才华、技巧和想象力为这个重要的任务作出了贡献。我真诚地希望这本书将会被各界广泛阅读。作为反乌托邦小说的翘楚,《一九八四》自出版后一直雄踞英国文学排行榜的前列,在英国广播公司评选的百大英国小说和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百年经典作品中均位居前列。
《一九八四》中所描写的极权主义社会膨胀到极致的情况对个体与社会的扭曲和摧残读来令人触目惊心,一个人的生活被全天候从各个方位实施监管:无处不在的老大哥的头像,能够监控一言一行的电幕,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但任何不合领导人意图的行为都会被判处劳改乃至死刑,每天都必须参加的两分钟仇恨仪式,一年到头都有组织分配的官方庆典。物质极度匮乏的生活中,作为精神消遣的渠道只有劣质的杜松子酒和由创作器生成的低俗读物、观看处决囚犯、互相监视揭发(就连家人也是告发的对象)。
极权主义除了禁锢个人的言行举止之外,更野心勃勃地准备摧毁自由的精神世界。他们精心地构建一个充满禁忌的的光怪陆离的精神氛围:包括记载日记在内的个人创作是思想犯罪,鼓吹禁欲单身的正统宣传消灭了欢畅淋漓的性爱,以双重思想和篡改历史去混淆是非黑白,用贫乏干瘪到极致的新语言阉割下一代人的思维,
在这个充满绝望的世界里隐藏着希望的种子。奥威尔充满深情地多次写道:假如希望尚在的话,希望就在无产者们身上。无产者与生俱来拥有强大的力量,就连自诩无所不能的领导人也只能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无法像控制党员那样对他们任意呼喝。温斯顿曾经真诚地信仰客观真理的存在,并郑重地写下:自由就是可以说出二加二等于四。在此之上,一切得以构建。但他的生活从十一年前以为掌握了一份重要证据能够推翻政府的谎言开始就已经陷入严密的监控和操纵。他的对手是比他强大无数倍的党内精英,他们所憧憬的未来,是一只靴子踩在一张人脸上的情形永远都是那样,永世不得翻身,任人诋毁侮辱。奥布莱恩称许温斯顿是最后一个人类,人类道义的守护者,但他的尊严和人格在101号房被一一击碎,取而代之的罪停和对老大哥的无条件的忠诚。作为最后一个忠于道义珍视传统的知识分子,脱离了人民群众,他也只是以失败告终,但奥威尔并没有承认人类的命运会就此步入终结,无产阶级依然在等候着属于自己的未来,他们只需要站起来,抖一抖身子,就像一匹马抖掉身上的马虱。虽然奥威尔早已逝世,但他的《一九八四》仍令马虱们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奥威尔作品全集
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巴黎伦敦落魄记》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奥威尔小说全集
《缅甸岁月》
《牧师的女儿》
《让叶兰继续飘扬》
《上来透口气》
《动物农场》
《一九八四》
奥威尔散杂文全集(1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