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由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团队合力编撰而成。
《面向未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对靠前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进行了内容节选和介绍,并对部分经典内容进行了摘录、品读和赏析,结合课程实际情况,还设计了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引导学生了解经典名著并学习经典名著,每章很后提供拓展阅读内容等。
《面向未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素质教育课程教材,学生通过《面向未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以学习到知识、欣赏到经典著作的精髓。
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就业创业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关键。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本教材旨在让学生能知其理、信其道、践其行,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学习,大学生应该把学习教材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对自我和未来的思考,从而做到把自身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的基础之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我们以2015年修订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为依据,编写了《面向未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部实践教学教材。其特点有二:一是内容紧扣教材。本书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大纲要求的课外阅读内容而组织撰稿。全书共十二篇,分别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的经典篇目作为选读内容。二是强调实践性。本教材的每个篇章均设置了经典品读、作品简介、问题聚焦、活动开展、拓展阅读以及参考文献等栏目,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并提供了素质教育活动的策划方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参编人员大部分是重庆工程学院的老师,也有两位其他学校老师参与。具体分工为:由杨晓玉、刘子菱主编,负责全书的策划、总纂、统稿、修改和定稿工作;邹均、唐孝庆、崔文卿(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胡海燕担任副主编;夏冬梅、王薇、陈君、乌中秋(辽宁省东港市第二中学)、崔雅斐、黄燕、李霜、郑兰等老师参与了相关篇章的具体编写工作;最终由盛友兴负责审核。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论著、书刊、教材以及网络资料,并吸取了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益经验,恕不一一注释,在此谨向原作者致以衷心感谢!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院校素质教育课程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辅助教程。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诚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再版时修正、完善。
第一篇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二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第三篇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第四篇 马克思:《资本论》
第五篇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第六篇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七篇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第八篇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九篇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第十篇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第十一篇 毛泽东:《实践论》
第十二篇 毛泽东:《矛盾论》
《面向未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恩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之一。它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国家的作用和演变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等问题上,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经典著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作用,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仍有借鉴意义。
一、经典品读
哥达纲领批判(节选)①
现在我来谈民主的一节。
A.“国家的自由的基础。”
首先,照第二节的说法,德国工人党争取建立“自由国家”。自由国家,这是什么东西?
使国家变成“自由的”,这决不是已经摆脱了狭隘的臣民见识的工人的目的。在德意志帝国,“国家”几乎同在俄国一样地“自由”。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居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j而且就在今天,各种国家形式比较自由或比较不自由,也取决于这些国家形式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
德国工人党——至少是当它接受了这个纲领的时候——表明:它对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得多么肤浅,它不把现存社会(对任何未来社会也是一样)当作现存国家的(对未来社会来说是未来国家的)基础,反而把国家当作一种具有自己的“精神的、道德的、自由的基础”的独立存在物。
而且纲领还荒谬地滥用了“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等字眼,甚至更荒谬地误解了向之提出自己要求的那个国家!
“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的杂质,或多或少地由于每个国度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而改变了形态,或多或少地有了发展。“现代国家”却随国境而异。它在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同在瑞士不一样,在英国同在美国不一样。所以,“现代国家”是一种虚构。
但是,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的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立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只是这种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罢了。所以,它们具有某些根本的共同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谈“现代国家制度”,而未来就不同了,到那时“现代国家制度”现在的根基即资产阶级社会已经消亡了。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换句话说,那时有哪些同现在的国家职能相类似的社会职能保留下来呢?这个问题只能科学地回答;否则,即使你把“人民”和“国家”这两个词联接一千次,也丝毫不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