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将帅·十大大将 萧劲光大将》:
公元1903年1月4日,萧劲光出生于湖南长沙岳麓山群峦之一的天马山东边的赵州港。
萧劲光原名叫萧玉成,从出生之日起便踏上了一条苦难、曲折、坎坷的路。
他记不得父亲的容颜,两岁时,父亲便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他只是偶尔听到长辈们提及父亲时唤他作“萧十二”,也不知父亲何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唯一能和父亲这两个字相联系的,是那架静静地躺在茅屋角上的织布机。听母亲说,他们的祖籍在乡下,祖父和父亲都是以纺织为生,成年累月地背着简单的纺织工具,走村串户,替人家纺纱织布。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他们虽是能工巧匠,却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为了谋生糊口,也为了躲避战乱,祖辈四处奔波,最后流落到了岳麓山下。
萧玉成的母亲姓傅,原是橘子洲北傅家洲人。有一年夏天暴雨成灾,湘江洪水暴涨,漫过江堤淹没了傅家洲,孤苦的傅家女子举目无亲,便投奔了赵州港,给一户周姓人家做了养女,后来便与萧玉成的父亲结为夫妻。她高挑的个头,白皙的皮肤,一双没能裹小的大脚,虽算不上漂亮,却以善良、沉静、通达、识体闻名于乡里,有很好的人缘。父亲死后,36岁的母亲便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他上有三个哥哥,大哥萧玉林,二哥萧厚成,三哥萧容华,还有两个唤作春妹子、细妹子的姐姐。他最小,乳名唤作满哥。
为了抚养6个未成年的孩子,贤良能干的母亲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租了一块产权归庙主所有的社地,盖起了三间茅草房,种下几棵橘子树,又开出几畦菜地,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只能收入十几块钱,用于吃盐、点灯和添置衣服。三个生来本分憨厚的哥哥,每天结伴上山砍柴,然后背着柴去江东集市上卖钱换米,两个姐姐心灵手巧,学会了湘绣,帮有钱人家绣花赚得几个钱补贴家用,一家人终年辛劳,勉强维持着半温半饱的生活。
萧劲光记得很清楚,他刚懂事那年的一个黄昏,母亲拉着他在茅屋前的大树下等着去江东卖柴的哥哥们回来。锅中的水已经烧开了好几次,就等着哥哥们换回的米下锅了。但是,通往渡口的小路总是不见哥哥们的身影,母亲焦急得坐立不安。掌灯时分,哥哥们回来了,但手中的米袋却是空的。
“伢子,出了啥子事?……没卖得了柴?”母亲轻声问道,她知道孩子们一定遇到了难处。
“上山砍柴碰到了和尚,把柴给收走了。”大哥怕母亲伤心,故意装作随便的样子扯了个谎。
萧玉成看见,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滚落下来。
二哥也许看出了母亲的心事,急忙说了老实话:“我们去集上卖柴,碰上几个当兵的不讲理,硬是抢走了柴。那些当兵的可凶了,捆得我手腕子现在还疼呢。”
三哥年纪小一些,见了母亲,就拉着她说:“娘,我们一天没吃东西了,我肚子饿。” 母亲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言不发,默默地拿起瓷钵子,到邻居家借来米,为饿了一天的孩子们做饭……
类似这样的情形有多少次,萧劲光记不清了。脑海中铭刻下深刻记忆的,只有母亲那慈祥的面容。1924年他从苏联回到家乡,向组织报到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望母亲。他没有想到,他日夜思念的母亲在一个月前刚刚去世。他长跪在母亲还未入葬的棺柩前失声痛哭。作为一个儿子,他没有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没能为母亲尽孝送终,成为他遗恨终身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