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以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定位为编写前提;以培养学习者的儿童文学素养为旨归;以厘清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文体理论,加强对阅读鉴赏和讲读创编能力的训练为编写思路,力争做到好看、好学、好用。 《儿童文学》共设十个单元,单元一为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单元十为儿童文学传递,其余八个单元为儿童文体。每个单元设三个板块:单元导引、单元内容,作品选读和训练与拓展。单元导引包括学习目标定位、单元概说;单元内容按文体的重心不同,分别做了不同的展述。作品选读考虑了多个因素,既为文体理论展述存例,也为能力训练提供阅读材料;既考虑“为幼儿”,即学前教育的特殊要求一一浅显性、游戏性、趣味性,也考虑“为学生”,即学生自身阅读的需要一一精致性、典范性。训练与拓展板块包括思考与训练(理论探讨、鉴赏与创编)、资料链接(文选与案例、图书推介)两个环节,既强调理论思考、鉴赏与创编能力训练;也强调开阔阅读视野,关注儿童文学研究及教育新现象,以做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 《儿童文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专、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单元一 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释义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功能
第五节 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二 儿歌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歌的定义、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儿歌的类型与形式
第三节 儿歌的鉴赏与创编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三 儿童诗歌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童诗歌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儿童诗歌的类型、鉴赏与创作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四 儿童故事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童故事的定义、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儿童故事鉴赏、讲述与创编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五 童话
基础理论
第一节 童话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童话的特征与表现手法
第三节 童话的类型与功能
第四节 童话的鉴赏、创编与讲述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六 图画文学
基础理论
第一节,图画文学的定义与发生
发展
第二节 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图画文学的独特功用
第四节 图画文学的结构
第五节 图画文学的欣赏
第六节 图画文学的创编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七 儿童散文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童散文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儿童散文的类型、鉴赏与创编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八 儿童戏剧文学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童戏剧文学的定义、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儿童戏剧文学鉴赏与创编
第三节 创造性戏剧教学法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九 其他文体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寓言
第二节 儿童小说
第三节 儿童科学文艺
作品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单元十 儿童文学传递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童欣赏文学的心理特征与
基本规律
第二节 儿童文学教学的特殊性
第三节 早期阅读开展策略
第四节 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设计
案例选读
训练与拓展
资料链接
主要参考文献
《儿童文学》:
(一)17世纪及其以前的儿童文学
17世纪以前,还没有专属于儿童的儿童文学出现,儿童与文学的结缘,是从一些具有较浓文学气息的训诫书、知识书以及一些贴近儿童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的民间口头文学和成人文学开始的。
除中国外,其他地区也出现了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集。在印度,成书于公元2-6世纪的《五卷书》,是一本寓言、童话故事集,其中大故事套小故事,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极富儿童情趣。这部书被公认为儿童喜爱的最早读物。在古希腊,公元6-7世纪,出现了《伊索寓言》,它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一个故事阐述一个道理,语言幽默,极富讽刺意味。比《伊索寓言》稍晚,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千零一夜》出现,内容主要包括神话、寓言故事和传奇、动物故事。
12-13世纪,法国出版了《列那狐的故事》,这是儿童喜爱的最早的长篇动物故事诗。
1697年,法国文学家夏尔·贝洛将其改写的8篇童话和3首童诗结集出版,题为《鹅妈妈故事集》(又名《寓含道德教训的往昔故事》),这是一本有意为儿童改写编撰的童话集。
(二)18世纪的儿童文学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被提到历史的议事日程上来了。为配合这一教育要求,专门为教育儿童而创作的儿童文学应运而生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卢梭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其崭新、系统的儿童观标志着人们真正“发现”了儿童,社会的儿童观发生了转变,这为以后的儿童文学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其影响下,欧洲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大量涌现。
18世纪后期,经德国作家拉斯伯整理的滑稽故事书《敏豪生奇遇记》(也译为《吹牛大王历险记》)出版,该书记述了敏豪生的37次奇遇。作品想象力丰富且超凡,故事格调诙谐幽默,具有闹剧的性质,荒诞不经。
在成人文学创作中,有两部书因其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受到少年儿童的广泛欢迎。一本是笛福创作的《鲁宾逊漂流记》,另一本是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前者的冒险经历、后者通过幻想所营造的稀奇古怪的世界是吸引儿童读者的原因所在。
(三)19世纪的儿童文学
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教育向着大众化、平民化发展,儿童教育思想亦获得大的解放;与此同时,浪漫主义思潮兴起,文学的想象力被解放出来,童话等文体得以成熟。较之以前,19世纪的西方儿童文学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色:题材逐渐扩大,体裁形式越来越多样,艺术日渐成熟,作家队伍空前壮大,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也有所开展。儿童文学至此形成了第一个繁荣时期。
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安徒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地为孩子们改写、创作童话的艺术大师。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夜莺》等,安徒生吸收借鉴了民间童话的艺术智慧,并将其进行创造性发挥,进一步拓展了童话创作的艺术空间,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纯粹属于安徒生的世界,对世界童话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安徒生童话的开创性是将现实生活引入童话创作,除了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等童话所具备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安徒生自己的个性特色——创作思想和内容上的温暖的人道主义,表现上特别富于诗情和安徒生式的幽默,这是安徒生高于其他童话作家的特别之处。
格林兄弟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民间文学家。他们钟情于民间口头文学,于18121822年,将收集的材料整理编写成二百多篇的童话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中译本为《格林童话》),对整个欧洲口头文学的收集整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于格林童话本身的魅力,它们也成了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格林童话分三类——神魔故事、动物童话故事、生活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内容丰富,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淳朴、幽默,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韵味。
19世纪在童话创造上有代表性的作家还有很多。
德国作家豪夫,在1824-1827年间,写作了闻名世界的三集童话作品,被称为“豪夫童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冷酷的心》。豪夫童话善于采用古代东方民间文学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但又有自己独具匠心的构思。其艺术风格和手法多样,语言富于文采,又通畅易懂,格调明朗自然。
与豪夫同时代的德国天才的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在1819-1821年间,创作了童话集《谢拉皮翁兄弟》,作品内容庞杂,荒诞离奇的幻想纵横驰骋,充满尖锐的讽刺,蕴涵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专为儿童创作的童话,其中最出色的是《咬胡桃小人和老鼠国王》。俄国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在把这部作品介绍给俄岁斯读者时,写了一篇十分著名的儿童文学论文——《新年礼物:霍夫曼的两篇童话和伊利涅爷爷的童话》,对霍夫曼的创作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我们说过,生气勃勃的、充满诗意的想象力是培养儿童作家的一系列必备条件中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儿童作家应当通过幻想并且凭借这种幻想去打动孩子们的心。童年时期,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本领和力量,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霍夫曼“是把幻想当作人的精神世界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来加以赞颂的,”只有童心未泯的作家才具有掌握这种儿童心灵的本领,只有童心未泯的作家才具有“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诗的语言跟儿童谈心的本领。”
这一时期,著名的童话作品还有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金斯莱的《水孩子》、鲍姆的《绿野仙踪》、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思漫游奇境记》、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