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根据教学改革的变化和课程专业知识模块化要求,充分结合课程教学实际,以招聘、面试、甄选为主题线索,以目标管理和能级管理为中心,梳理和研究现有教材基本知识理论要点,重新整合并形成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原理和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力求深入明晰地阐明基本原理,深入浅出,注重实际,方便本科教学,便于学生探讨研究性学习。 通过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的系统学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公共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及专科生使用。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必将成为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共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是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广为推崇的热门课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该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用为先”,追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追求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可以说,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后期,西方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到迅速发展。人事管理活动被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企业人事管理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管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一般行政性、事务性管理,扩展到实行集中式的管理;企业雇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以工作效率为中心.转变到重视员工个别差异,注重人际关系,激励员工积极性等;出现专职的人事管理主管和人事管理部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转换期。人事管理的范围继续扩大,由原有的几项扩展到几十项;不但人事部门承担着员工的责任,各级直线主管也必须对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源运作的效果全面负责;企业人事管理不仅对内部的员工负责,也必须对外部的社会和政府负责,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生活质量;企业雇主开始接受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人力资源”是一种把人力当作财富的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无论在欧洲、美洲,还是在亚洲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阶段的特点为: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经上升到主导地位,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在互联网+时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日益突显,“以人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管理理念正逐步形成,组织内人力资源有机生态圈初现端倪,人工智能促使数据驱动人力资源决策成为现实,大数据评价使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化成为时代可能,拥有高素养的高智人才成为未来组织竞争掠夺的焦点,跨国界组织使人力资源竞争呈现全球化态‘势。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化研究等方法,总结了大型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21世纪以来的最新理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浓缩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各个智能模块的精华,运用研讨、激发案例、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心理潜能开发等最新教育方法,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呈现出从专题的探讨走向本科通识性、管理力、协调力和影响力教学的趋势。
本教材根据新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改革的变化和课程专业知识模块化要求,充分结合课程教学实际,以招聘、面试、甄选为主题线索,以目标管理和能级管理为中心,梳理和研究现有教材基本知识理论要点,重新整合并形成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和胜任素质、员工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与激励、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原理和体系。
教材力求明晰地阐明基本原理,深入浅出,注重实际,方便本科教学,便于学生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体系设计上以职业能力、创新素质培养和区域特色为主线,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理论模块、创新素质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统一”。基础理论模块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流程中各个阶段任务、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创新素质模块以职业能力转换为宗旨,突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能力拓展模块以区域特色为主线,体现课程的区域特色和本土特色。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材的编写是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建设之需,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核心范畴为体系构建的框架,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等价值和原则为体系构建的逻辑范畴,帮助学生探究管理生活中的基本原理和问题。
本教材的编写分工如下:殷凤春承担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李秀文承担第六章、第七章;陶加强承担第三章、第五章;凌巧承担第四章;王姝承担第十章。殷凤春最后进行了统稿。
由于水平所限,难免存在理解不一定准确、深刻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仁、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同时也真诚感谢提供相关资料和帮助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们的无私帮助!
殷凤春,男,1974年2月生,江苏盐城市人,管理学博士,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盐城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教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公务员二级面试考官、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盐城市新长征突击手。美国密苏里大学短期访问学者,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常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盐城师范学院人事处副处长、盐城师范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殷凤春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外国专家局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等市厅级以上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
李秀文,女,1979年10月生,辽宁丹东人,管理学在读博士,讲师。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盐城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李秀文先后参与市厅级以上课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陶加强,男,1977年10月生,江苏盐城市人,管理学在读博士,讲师。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教师。陶加强先后参与市厅级以上课题2项,主持校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22篇。
凌巧,女,1968年1月生,江苏盐城市人,管理学在读博士,工商管理学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凌巧先后主持与参与市厅级以上课题12项,公开发表论文14篇。
王姝,女,1977年4月生,山东聊城人,管理学博士,讲师。社会工作师。盐城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公开发表国际及国内学术论文20余篇。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第二节 现有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第三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第四节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第五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实施及评价
第三章 工作分析和胜任素质模型
第一节 工作分析概述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程序及方法
第三节 工作说明书
第四节 胜任素质模型
第四章 员工招聘与录用
第一节 招聘概述
第二节 招聘渠道选择
第三节 人员甄选
第四节 员工录用
第五节 招聘评估
第五章 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 员工培训与开发概述
第二节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系统模式
第三节 员工的培训方法
第六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第二节 绩效管理流程
第三节 绩效考评模式与方法
第四节 绩效考评误区及防范
第七章 薪酬与激励
第一节 薪酬与薪酬管理
第二节 薪酬管理设计
第三节 员工激励
第四节 员工福利
第八章 职业生涯管理
第一节 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第二节 职业锚理论及其开发
第三节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节 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
第九章 员工关系管理
第一节 员工的使用
第二节 员工的调配
第三节 员工流动管理
第十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动关系管理概述
第二节 劳动合同管理
第三节 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管理
第四节 劳动争议与处理
第五节 劳动者派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