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职场励志类图书,主要从作为一个员工最基本的应有的态度开始,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认识到态度的力量,树立起正确、端正的态度,从而让自己的工作态度来决定自己的职业高度;时刻抱有一颗“责任之心”,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绝不做“差不多”员工,潜心蛰伏以厚积薄发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完美执行,将执行力贯彻到位,最终让自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打破常规,跳出自我局限,以高效的创新力为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等八个方面详细展开来论述。本书不仅观点新颖透彻,案例生动活泼,更主要的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极强,对广大读者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王明军,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
中国资深企业教练师
企业人岗匹配资深导师
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获得者
世通建筑劳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三十余年的国企、私企管理经验,对教练型领导力及九型人格有深入研究。通过对企业全系统的人岗匹配,能迅速把人力资本在各岗位上的工作效率放大数倍。
服务过的企业:酒仙网、格力集团、中建、中铁、中冶、中煤、北京建工等。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又开始钻研上了。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了25%。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这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
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服司机们。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作、青岛港的独创。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了4.3万元。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像着了魔似地刻苦钻研,终于他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偏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形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两千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四条连线,而且每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四条,最多的变成20-30条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千三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四年时间,一共倒推出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块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