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8 元
丛书名: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
- 作者:王兵
- 出版时间:2014/10/1
- ISBN:9787560348568
- 出 版 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X703
- 页码:17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活性污泥-生物膜”处理废水复合生物工艺技术。第1-3章主要阐述废水生物处理悬浮生长培养系统和附着生长培养系统的设计依据与原则;第4-6章是对悬浮生长于附着生长培养系统制氢工艺建立与运行的探究;第7.8章主要介绍不同底物制氢性能的研究;第9-11章主要介绍强化污泥负荷冲击对制氢系统的影响。
第一篇 废水生物处理的悬浮培养和附着培养
第1章 废水生物处理概述
1.1 废水生物处理的作用
1.2 废水生物处理的分类
第2章 废水生物处理悬浮生长培养系统
2.1 理想悬浮生长培养系统
2.2 悬浮生长反应器培养系统
第3章 废水生物处理附着生长培养系统
3.1 附着生长反应器培养系统生物膜的特性
3.2 传质限制的影响
3.3 多种限制性营养物的影响
3.4 多物种生物膜
第二篇 “活性污泥-生物膜”处理废水复合工艺
第4章 连续流悬浮生长制氢工艺
4.1 厌氧发酵制氢直接可控影响因素分析
4.2 连续流悬浮生长制氢工艺的建立
4.3 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和乙醇
第5章 连续流附着生长系统制氢工艺
5.1 连续流附着生长系统制氢工艺的建立
5.2 固定化污泥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和生物制乙醇
第6章 连续流混合固定化污泥反应器发酵制氢
6.1 CMISR反应器乙醇型发酵微生物菌群的驯化
6.2 不同OLR对CMISR反应器产氢效能的影响
6.3 CMISR反应器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和乙醇
第三篇 两种食品废水冲击下的生物制氢系统稳定
第7章 红糖废水乙醇型发酵启动/运行及蛋白废水冲击过程
7.1 红糖废水CSTR生物制氢反应器启动
7.2 红糖底物与大豆蛋白废水冲击过程
第8章 UASB生物制氢系统运行与大豆蛋白废水冲击过程
8.1 USAB运行参数与方案
8.2 结果分析
8.3 混合底物在CSTR和UASB中制氢效果对比
第四篇 厌氧系统的系统冲击与活性污泥强化恢复作用
第9章 连续流生物制氢系统的负荷冲击
9.1 CSTR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9.2 CSTR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负荷冲击
第10章 强化污泥对生物制氢系统负荷冲击的恢复作用
10.1 厌氧发酵产氢污泥的强化
10.2 强化污泥对产气量及产氢量的影响
10.3 强化污泥对液相末端产物的影响
10.4 强化污泥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10.5 强化污泥对pH值和ORP的影响
10.6 强化污泥对微生物生态变异性的影响
第11章 间歇培养中的负荷冲击
11.1 产氢菌的来源及培养液的组成
11.2 微生物生长分析
11.3 底物种类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11.4 底物浓度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附录 产酸发酵过程相关实验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索引
第2章废水生物处理悬浮生长培养系统
2.1理想悬浮生长培养系统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如果把每个单元视为单独的系统而逐一去理解其工作过程,会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幸运的是,生物处理只包含有限的过程,它们之间具有许多共性。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反应器培养系统的构型。由于生化反应动力学已经研究得相当成熟,而反应器培养系统工程学原理可用来研究反应器培养系统构型的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使人们了解各种类型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规律。反应器培养系统工程学是将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和设计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器的一门科学。下面将简述反应器培养系统工程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1.1微生物系统模型
微生物系统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其模型也是非常复杂的。幸运的是,一些相对简单的模型已经被证明能够描述许多生化反应过程。由于本书的目的在于掌握系统作用的一般规律,因此下面将集中讨论这些模型,但是考虑得太复杂很可能反而添乱。以下采用的所有模型都是以质量、动量和能量的转换为基础的过程传递模型。而且,这些模型基本上属于现象学类型,因为其速率表达式只是以基本形式描述了反应的基本机理。与此同时,这些模型又都是经验性的,因为模型应用的最终检验是通过实际观测和经验而不是凭基本原理推导。
本书所采用的模型和速率表达式都做了一些简化性的假设。虽然许多假设是隐性的,但是对经常使用的假设将其明确指出来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假设:一个反应器系统中指定种类微生物的所有个体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由于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每个微生物的生理状态都是不同的。但是,对这些状态的影响知之甚少,用数学进行描述将会非常复杂,因此不予考虑。第二个假设:随机现象可以忽略,即细胞之间的任何随机性差别都可以不予考虑。这个假设一般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生化反应器都有数量庞大的细胞,使得这种随机性偏差可以忽略不计。第三个假设:每个微生物功能组别(如好氧异养菌、自养菌等)中,所有的微生物都被看作属于同一个种类。但是,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从来都并非如此,所涉及的微生物至少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第四个假设是第三个假设的延伸:在一个微生物种类之中不考虑其个体,即关注的是微生物群整体,而不是组成它们的个体。这个假设在平衡生长条件下是合理的,因为此时微生物群体的变化与其数量的变化是成比例的。而且,微生物在反应器中被认为是均匀分布的。最后,假设悬浮生长式反应器的反应是均匀进行的,尽管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会有不同的生长阶段。这个假设使得反应物从液相到固相(微生物体)之间的传质过程被忽略了,因而简化了模型。虽然传质过程确实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絮体,例如对活性污泥来说,但是采用这个假设并不会引起多大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