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旧文丛·风雨飘渺独自在:民国文人旧事》作者姚一鸣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时期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以翔实的史料,对历史进程中的人事纠葛、事件起源、学术争端等事件进行深入阐述,使沉积于历史风尘中的人物,周作人、刘半农、沈从文、施蛰存、俞平伯等民国文人,再度以鲜活的形象,凸现于世人眼前。作者铺陈往事细致生动,事况情境鲜活有趣,可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感受和观察视角。
序
第一辑:周作人俞平伯
风雨飘渺独自在
——辛亥革命前后的周作人
俞平伯的“西还”
中年文章
——1930年代初期的俞平伯与周作人
第二辑:沈从文施蛰存
红黑时光
——1928年至1929年沈从文在上海
从中国公学到武汉大学
——1930年的沈从文
沈从文施蛰存断鸿记
1947年前后的沈从文
求学内外的施蛰存
施蛰存和无相庵
第三辑:刘半农陆费逵李涵秋叶灵凤
睁开蒙眬眼
——五四以前的刘半农
陆费逵和商务中华教科书之争
李涵秋的上海一年
北游之外:1927年的叶灵凤
跋
一 周作人1906年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进而考取了出国留学,于同年9月到日本东京,在中国留学生会馆私人组织的讲习班学习日语。初到日本,周作人是和鲁迅住在一起的,对此周作人在文章《留学生活的回忆》中写道:“我初去东京和鲁迅在一起,我们在东京的生活是完全日本化的。有好些留学生过不惯日本的生活……我们觉得不能吃苦何必出外,而且到日本来单学一些技术回去,结局也终是皮毛,如不从生活上去体验,对于日本事情便无法深知的。”在日本留学期间,周作人除继续学习日语以外,又先后学习了俄语和希腊语,其中和鲁迅、许寿裳、陈子英、汪公权等六人去神田学俄语,因学费负担大,仅维持了数月。而周作人在日本立教大学——美国人所办的教会学校学习希腊语,所用教材是怀德的《初步希腊文》,周作人学希腊文的目的是:“正如严几道努力把赫胥黎弄成周秦诸子,林琴南把司各得做得像司马迁一样,我也想把《新约》或至少是四福音书译成佛经似的古雅的。”周作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如其后所译《希腊拟曲》,就显示了其希腊文的翻译水平。
在日本本乡西片町十畨地吕字7号,周作人结识了来做女佣的羽太信子,两人由此相恋,并于1909年3月18日结婚。羽太信子原籍东京,出身贫寒,共有兄妹五人。对于周作人的此门婚事,其母鲁瑞并不看好,但因为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并不幸福,鲁瑞为此很内疚,就不再干涉周作人的婚事了。羽太信子和周作人结婚后,随周作人回国生活,后又把其四妹羽太芳子介绍给三弟周建人结识并成婚,此乃后话。
周作人在鲁迅1909年回国以后,又在日本呆了将近两年的时光,除继续学习语言和从事创作翻译以外,由于结婚以后家庭负担的加重,周作人除自己勉力著书译文以外,大哥鲁迅对其接济也十分重要,鲁迅就曾对好友许寿裳说:“你回国很好,我也只好回国去,因为起孟(即周作人)将结婚,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可见作为大哥的鲁迅对于家庭的一份责任。但鲁迅还是催促周作人尽快回国,当得知周作人原拟留日本继续学习法文后,就去信催其回国,“起孟来书,谓尚欲略习法文,仆拟即速之返,缘法文不能变米肉也,使二年前而作此语,当自击,然今兹思想转变实已如是,颇自悯叹也”。(《鲁迅致许寿裳信》)对于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周作人是如此评说的:“老实说,我在东京的这几年留学生活,是过得颇为愉快的,既没有遇见公寓老板或是警察的欺侮,或有更大的国际事件,如鲁迅所碰到的日俄战争中杀中国侦探的刺激,而且最初的几年差不多对外交涉都是鲁迅替我代办的,所以更是平稳无事。这是我对于日本生活所以印象很好的理由了。”(《知堂回想录》上册)留学期间的周作人,思想上受大哥鲁迅的影响较大,曾随鲁迅一起去听章太炎的国学讲座,并随同章太炎学习梵文,后因太难而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