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转型中国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关注的重点是转型时期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首先,本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关于乡村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乡村问题如何进入公共视域的过程。接下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分别研究了乡村暴力团体的生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乡村社会联结和结构对自杀的影响,乡村的阶级分化状况,乡村治理实践的发展情况以及珠三角地区代耕菜农离乡不离土的劳动生产方式。
当代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庞大的乡村社会,发达的城市文明,已经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分化,对乡村的深入认知,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代中国乡村社会是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多重层累造物,因而乡村问题极为复杂。本文的各位作者从其各自的学术背景出发,对以往公共讨论中经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公共知识界深化关于乡村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撰写本书的各位作者,都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专业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说明本书作者阵容之多元化与包容性本书的文章由复旦高研院院长郭苏建及其助理孙国东进行把关,确保了文章的高质量。本书论证严谨,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简洁,是合格的学术论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郭苏建,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孙国东,法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兼任院价值建构研究项目主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