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谭系列:文化名家论修身》收录了:近六十篇名家名作,畅论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德。我们可以在王任叔的《谈良心》、恽代英的《怎样才是一个好人》等文章中“学做一个好人”;在张中行的《朴实颂》、王蒙的《无为》、李国文的《淡之美》等文章中,感悟“人生的纯与春”;在周汝昌的《莫生闲气》、周国平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等文章中,感悟“人生的盛与夏”;在许地山的《落花生》、季羡林的《老年十忌》等文章中,感悟“人生的景与秋”;在曹聚仁的《节操》、张承志的《高贵的精神》等文章中,感悟“人生的懂与冬”。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朱自清、杨振声等名家的文章中,体会“说话”的艺术;在朱光潜等名家的文章中,学习“读书与治学”之道;在章太炎、陈独秀等大师的文章中,参悟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写在前面的话
学做一个人
做人的第一步
我们不要只知望远,不知望近。我们不要只知力学,不知力行。我们真要做人,我们应当注意做人的第一步
学做一个人
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须要有那样的才干
谈良心
中国人谈良心,好比西洋人谈灵魂,良心和灵魂,似乎是一而二、二而的东西
正义
在没有威权的地方,正义的影儿更弯曲了。名位与金钱的面前,正义只剩淡如水的微痕了
拜访
让我们尊重旁人的家,尊重旁人的时间。我们没有权利随便闯进朋友的家里去拜访,自己且以为有礼!
自得其乐
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
切开忧郁的洋葱
忧郁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的自卑与自怜。忧郁的人往往互相吸引,因为他们的气味相投。忧郁的人往往易于崩溃,因为他们哀伤更因为他们赢弱绝望
怎样才是好人
好人不因为许多人都做坏事,他亦做坏事。好人亦不因为许多人都不做好事,他亦不做好事。好人是自动的选他应做的事情
人生的纯与春
熬至滴水成珠
革命才是愤世的,苦行则是以克己、容忍、宽厚,来修身醒世的。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中国的历史也太正统了,遗漏与遗忘,误读与误解,倒成了学术上的正常了
种子的力量
人自己不要往“心地”里种下坏的种子;其次是,别人如果将一粒坏的种播在我们心里了,那我们就得赶紧操起我们理性的锄了
不设防
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朴实颂
高级饭店的豪华宴,我也见识过,总是上菜未及半就想逃席,与朴实的砂锅羊头肉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淡之美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知不知
所谓领袖或领导人物,常常高高在上,耻于怕人家说自己无知,就装模作样,夸夸其谈,表示自己有“知
无为
……
人生的盛与夏
人生的景与秋
人生的懂与冬
说话
读书与治学
成功与失败
中年正是如此。经验丰富,阅历深广,情怀由浪漫、激烈而至于深沉、阔大,处事由粗犷、焦灼变为成熟、稳健,像封存日久的佳酿、品味甘醇的水果一般。如果说,青年生活于未来,老年生活于过去,那么,中年则生活于现在,更加注重实际了。
在人的一生中,老年虽为收敛时期,是生命的黄昏,却也意义充盈、丰富多彩,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一样。冬天是透明的,蓝天澄明高爽,白云浅淡悠闲,“落木干山天远大,澄江一线月分明”。冬天可以使人透视宇宙万般,冬天使人清醒。由于它接受了春的绚烂、夏的蓬勃、秋的成熟,因此,冬天也是充实的。与此相似,作为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老年包容了生命之旅中的欢欣和烦恼、期待与失望、颂赞与非议、慰藉和苍凉,领悟着哲学意义上的宁静与超然,称得上是人生的冠冕。在七色斑斓的黄昏丽色中,继续演奏着生命真实的凯歌。最后,生命火花闪灭,树高干丈,落叶归根,一切都返回大地母亲的怀抱,消融
于苍茫无尽之中。
在一年四季中,我最喜爱的是明艳的秋天。我爱它的丰盛、充实、成熟、圆满。林园漫步,处处光华耀眼,硕果盈枝,或丹红,或金黄,或绛紫,沐浴着艳美的秋阳,清香四溢,供人们恣意赏玩,尽情撷采。我爱秋天的清凉明澈,深沉淡泊,这远远胜过春天的喧嚣、浮躁,夏日的热烈、张狂。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寓有深刻哲理的《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他说,面对苍凉萧瑟的秋光,人们会觉得思想沉静,心境澄明,清爽入骨,精神振奋,而那干娇百媚、浓艳繁华的春色,却会挑动人沉酣迷乱,浮躁轻狂。秋天由炎炎夏日的繁华、激越转入宁静、安详,使人思想深邃,头脑清醒,有助于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每当我面对白云、黄叶、雁阵、澄潭的无边秋色时,都联想到,人过中年也应该像秋天那样,“收拾雄心归淡泊”,“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淡泊,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审美文化。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