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围绕“行尚儒雅 思求创新”这一办学理念,从“文化建设”“人本管理”“特色课程”“教育研究”等方面阐释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书中展现了作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精心设计学校“规模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三步走十年发展战略,yin ling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的全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胡振芳,海淀区羊坊店第五小学校长。曾被评为北京市思品学科先进教师,在市、区评优课、展示课、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等奖,曾荣获海淀区首届教学创新奖,亲自参加教育部审定《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工作。有幸成为首届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同时被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在工作的三十一年中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校管理都能够认真钻研,恪尽职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 录
Contents
数学学科
观察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重复”的奥妙》一课引发的思考 / 002
欣赏 探究 设计
——《欣赏与设计》类课的三境界 / 008
学生思维参与的复习实践与反思
——《平面图形面积复习》案例 / 018
借史料添趣味,寓文化于课堂
——《进位加法》课例反思 / 023
信息技术在长方形的面积探究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案例 / 027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空间观念
——《包装的学问》案例 / 035
“数”出来的智慧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花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039
基于学生调研的教学改进
——以小学数学“优化”问题为例 / 048
操作为载体 感受图形的美
——《密铺》案例教学反思 / 055
借助课件图示分析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猜数游戏》案例教学反思 / 062
注重数学思维过程 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以《包装的学问》为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069
优化问题创设 激发学生思维
——《分数乘法》案例式论文 / 076
语文学科
《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案例 / 084
《迷人的夏天》教学案例 / 096
《一片树叶》教学案例 / 109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教学案例
——作文指导课 / 120
《马拉松》教学案例 / 127
《诗言志? 情》
——《送别诗》教学课例 / 136
《文言文学习方法》教学案例 / 147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 156
英语学科
Unit2 Weather 教学案例 / 164
《Safety》教学案例 / 172
After School Activities 教学案例 / 180
音乐学科
《牧童》教学案例 / 191
科学学科
《哪种材料硬》教学案例 / 200
《天生音乐家》 / 208
体育学科
小排球:正面下手双手垫球 / 216
技巧:前滚翻 / 226
观察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重复”的奥妙》一课引发的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第五小学
教师:刘丽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一、问题提出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新鲜、形象生动的事物非常敏感,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在欢乐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忽略了隐蔽的、本质的数学内涵。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新颖、直观的教学方法,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教具以及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经过自己的直觉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重复”的奥妙》这节课,我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其中把“观察”作为首要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在头脑中建立表象,有助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重复”的奥妙》这节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本套教科书第一次设置独立的课程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小学生观察力水平是随着年级增长、逐步发展提高的。在进行这节课的授课时,我的最初设计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
(一)出示情境图,看看图中都些有什么?你对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活动:读活动要求。两人一组进行观察,找找都有哪些图案有规律?请在图上用铅笔圈一圈,并在组内说一说是什么规律,如果接着排下去是什么?
(三)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你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吗?重复。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是怎么重复的?例:我们从上往下分别来看。旗子的规律是蓝蓝红、蓝蓝红……,它是以谁为一组进行重复的?老师圈一圈。如果接着挂,下一面应该是……再下一面是……学生汇报:请学生根据规律圈一圈,并说出是以谁为一组进行重复的。如果接着排下去是什么?
二、课后思考
(一)教材对比
“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在新编人教版和北师版教材中均有所体现,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人教版教材找规律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出现,主要是观察人和物的排列规律,相对比较简单。而到二年级下册,再一次出现找规律一课,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循环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学生不仅要看清图形或颜色的组合规律,同时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而北师大版的教材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符号思想,为后续知识学习如:字母表示数,公式、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也为学生形成抽象学“建
模”思想奠定基础。
(二)初次反思
第一次设计后我纵观全课,设计条理清晰,也存在如下问题: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提升。在推理灯笼环节的时候,学生看着都懂,但是他们的表达是朦胧不清的,这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灯笼的颜色、大小等特征,在之前环节的基础上,抓住变中不变——固定的重复部分,以此再进行推理,才能更好地理清学生的思路。
三、改进设计
(一)游戏导入,体验规律
教师摆图形,学生猜图形,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重复的规律。
教师小结:根据重复的规律,我们可以准确地推断出后面的图形,重复多有趣呀!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重复”的奥妙。
板书:“重复”的奥妙
(二)观察发现,描述规律
教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依次说出其他物品的排列特点。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什么的排列是2 个一组不断重复的?什么的
排列是3 个一组不断重复的?什么的排列是4 个一组不断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