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什么是庙会、庙会的种类、庙会上的种灵、庙会表演、庙会仪式、庙会上的交易以及庙会与日常生活等等。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啤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庙会是中华大地上丛生的野花,是依附于特定宗教场所的宗教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集宗教祭祀、娱乐游艺和商贸交易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它的表现形式千资百态,但它的四个主要的构成要素是庙宇、宗教、娱乐和商贸。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民间庙会》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什么是庙会、庙会的种类、庙会上的种灵、庙会表演、庙会仪式、庙会上的交易以及庙会与日常生活等等。
第一章 什么是庙会
第二章 庙会的种类
完全型庙会
宗教主导型庙会
娱乐主导型庙会
商贸主导型庙会
新型庙会
第三章 庙会上的神灵
佛教神灵与庙会
道教神灵与庙会
地方神灵与庙会
第四章 庙会上的表演
异彩纷呈的花会表演
高搭戏台过庙会
庙会上的曲艺与杂耍
第五章 庙会上的仪式
庙会的仪式过程
香会的走会仪式
香客的进香活动
第六章 庙会上的交易
庙会与集市
庙会上的生意
第七章 庙会与日常生活
庙会上的休闲与狂欢
庙会上的人际交流
参考书目
娱乐主导型庙会
有些庙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主要着重于娱乐游艺,宗教活动只是个缘由,
而大规模的商贸活动也没有发展起来,这种类型的庙会我们称之为“娱乐主
导型庙会”。
有代表性的是天津皇会。天津皇会原称“娘娘会”或“天后圣会”,即
天津天后宫庙会。天津的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多次重修,现在保存
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配殿、戏台、钟鼓楼等建筑。天后实
际上就是南方所称的“妈祖”,妈祖是传说中的海神。元代中统二年(公元1
261年)实行运河漕运后,天津作为漕粮输转的重要枢纽,很自然地接受了由
南方传来的妈祖信仰。特别是至元十五年(公元1 2 73年)朝廷对妈祖大加褒
封,敕建天妃宫于当时漕粮输转的天然码头——三岔河口西岸,既方便了民
众的祭祀和朝拜,又使妈祖信仰落户天津。此后,又陆续在河东大直沽、河
北陈家沟子等处相继建立十余座天妃宫,使妈祖文化在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妈祖信仰传入后,很快融入天津本土的文化之中,其职能已不再仅仅局
限于护佑海运安全,更重要的是已转变为护佑一方城市的保护神,这种世俗
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妈祖的影响力,使得天后在天津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
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是传说中的天后诞辰,届时天后宫会举行盛大的庙
会,当地群众则组织各种民间文艺花会前去表演。传说,清朝康熙皇帝曾亲
临天津欣赏天后宫花会,并钦赐了会旗,所以,后来天后宫花会就改称为“
皇会”。
天后宫庙会会期一般在十天左右,三月十六为“送驾”,十八为“接驾
”,二十日和二十二日为“辇驾出巡”。庙会的主要内容包括求子、商贸和
娱乐。但天津皇会的主要特色在于民间花会的表演。庙会期问,天津城乡都
会组织各自的民间艺术团体前去参加演出,根据表演内容可分为中幡会、秧
歌会、高跷会、大乐会、坛子会、杠子会、提灯会、花瓶会、銮架会、五祖
会等,分别表演门幡、中幡、秧歌、高跷、挎鼓、重阁、杠箱、抬阁、十不
闲、猴爬杆等,各个花会都有自己的绝技。如太平花鼓会,相传最早出现于
清朝咸丰年间,由安徽凤阳传到西沽,所以占了“凤阳花鼓”的名字;表演
时由8名十三四岁的少年依据水浒故事表演,台上4人为一班,轮流托唱,调
子以凤阳花鼓调或昆曲为主,有时也唱新编的曲词,词意新奇有趣,台后伴
奏的是二锣、三锣、笛师等;行会时的四对乐器分别为霸王鞭、小太平鼓、
小锣和花鼓。而五虎杠箱会的剧情、人物装扮都以京剧“巴家五虎”为样本
,五虎为护杠箱者,与前来劫杠箱者捉对厮杀;行会时表演最精彩的是前头
的抬箱者,在艰难的行进过程中,他既要作出翻滚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又要
顾及到肩头的杠箱竹竿,在每一次落地时,竹竿都必须落在肩头,而且须保
证箱上的灯、旗原封不动,难度之高,不愧为一场武技表演。重阁老会,据
传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又名“节节高”,形式类似于叠罗汉;但只有两层,
表演时,一个成年男性角色站在下面,上面立着一个男童扮成的旦角,如此
二人一组,共有八组,共同表演一出戏曲内容。该花会表演的难度在于,表
演时,上下二人须边走边舞,配合一致,不能稍有差错,所以表演者不仅要
能舞会唱,还得掌握一定的杂技技能。
天津皇会演出的主要形式是“踩街”,即几十道表演花会按顺序列队上
街行进表演。表演中会有“接会”,“接会”又称“截会”,指人们为了更
久地欣赏花会的演出,在街道两侧搭上看棚,邀请亲友前去观看,当表演队
伍来到时,主人便将自己的名帖送给花会的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