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让学生见多识广,拓宽知识面;阅读可以让学生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自己的写作添色;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写作之间是厚积薄发的关系,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关系。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包括新的字词、语言、精彩的句子、段落、新颖的构思等,凡是能够激发、促进学生写作的东西都是宝贵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专家名师导读版)》在编写上增加了各段落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借鉴,在帮助理解文段的同时告诉学生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既有让学生加深记忆的知识要点练习,又有可以比较和参考的读后感。
因为盘古生来就有非常神奇的能力,于是他决定改变这令人讨厌的黑暗。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将它变成一把巨大的神斧。然后,他拿着神斧,朝眼前的混沌用力劈去,只听一声巨响之后,眼前的黑暗被劈开了。接着,轻而清的东西往上浮,就成了天空;重而浊的东西往下沉,就成了大地。
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但又担心天地再合拢起来,于是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随着他的身体增长,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九万尺那么高,天地之间已经相隔得极其远了。
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传说,盘古的灵魂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而已,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但是人们喜欢这个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气魄和丰富的创造力。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展了,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
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许多古代猿人的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推算,可以得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已经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比如在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大约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大约有八十万年历史。
北京猿人距今也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他们当时生活在周口店一带。那时候,中国北方的气候比较温润,漫山遍野生长着树林、灌木和野草,常有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
猿人的力气虽然比不上这些凶猛的野兽,但他们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他们与动物的最大区别。虽然他们制作的工具十分简单,不过是经过砍削、打砸过的木棒和石块,但他们可以用这种简单的工具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同时,还可以用这些工具来同野兽作斗争,猎取食物。但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因此,他们获取的食物也往往是有限的。看来,靠单打独斗是没法生活下去的,于是,他们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这样,就形成了原始部落。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进化了。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了另一种原始人的化石。这种原始人的样子,已经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我们把他们叫作“山顶洞人”。
……